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敬宇 《前沿》2008,(11):60-62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是一种集中讨论人生哲学的宗教。它立足于人,立足于现实人生。道教中既有对生命本体的探讨,也有对人生境界的归纳,还有对社会责任的论述,这些层面相互渗透构成了道教人生哲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邝向雄 《前沿》2014,(11):57-58
谶纬与原始道教产生于相同的时代和大致相同的地域,有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部分重要道教典籍的早期形态从具有代表性的谶纬典籍演变而来,原始的谶书也是原始道教经典,谶纬的思想和内容成为道教经典传承的重要内容;早期的道士们积极引用、制造、散播谶纬,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为民众树立信仰,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谶纬与道教的具有相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杨立志  郭顺玉 《世纪行》2007,(11):39-43
武当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道教作为道教的重要支派,千百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宫观、精美的像器和神秘的内家功夫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4.
马钰与道教     
“七真”之一的马钰以诗词形式广泛传播其修道思想,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马钰在继承王喆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颇有特色的佛道“二教合一”思想。在马钰的思想里,“清净”既是修道的方法和目的,也是最高哲学范畴,等同于无为、自性。修道者达到清净境界即是体悟到无为、自性,这就达到了马钰道教实践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熏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6.
寇凤凯 《传承》2008,(22):66-67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吕锡琛  易佳 《求索》2007,(3):155-157
道教的心性修炼活动集修道、养德、健心、强身于一体,强调道德培育与身心健康和实现修道、悟道之人生目标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道德培育的内在动力,提高道德培育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论过山瑶道教的科仪来源和教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过山瑶道教经书和田野资料 ,认为其道教科仪主要来源于梅山派和闾山派 ,天心派、龙虎山天师派、茅山派等道派对之也有一定的影响。符派道教的教义与过山瑶固有的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分别融合后 ,形成了以瑶族化的成仙信仰和济世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过山瑶道教教义。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仅习禅,而且慕道。其人生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深深地受到了佛教禅宗、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圆融佛、道二教思想。本文从黄庭坚坎坷的一生以及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探讨黄庭坚所受到道教思想的濡染。  相似文献   

11.
许宜兰 《求索》2007,(6):133-13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中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崇拜。本文通过论述道教神仙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在道教文化中所孕育出的这种“神仙情结”,进一步论述神仙思想对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的影响。这种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清文人画以及版画、年画等美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对现实人间社会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3.
在东汉中晚期形成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宗教。它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得道成仙。它的初始形态为民间秘密宗教,在南北朝时期经历了由民间宗教向官方上层宗教演变的历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其教义和宗教活动、仪式中也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9,(8):135-140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有自己特定的土壤和文化根基。从思想渊源上说,主要是吸取和利用了道家“道生万物”的本体论、“长生久视”的养生论、“反朴归真”的道德论以及关于“神人”、“真人”的理想人格论,同时也吸取和利用了原始宗教、神仙方术以及佛教的某些教理、教义、法术等。此外,还吸取和利用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儒墨诸家的伦理观、天命观以及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相似文献   

15.
孙钢 《求索》2010,(12):131-133
"飞升成仙"是我国道教的终极目标和追求。在这个努力追求的过程中,道教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思想和理论。强调身、心、灵三者整体的健康和和谐,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核心。本文试从人的身、心、灵三个部分来简要地论述道教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6.
北京有一座宏伟而古老的道教宫观白云观,这里不仅是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上古时代,正式形成于公元一至二世纪的东汉末,由沛国人张陵(即张道陵,34──156)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的最早形式。后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张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道教尊春秋时代道家思想家老子为道之祖,奉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立教,以道垂化,以道正心,以道养生,以道济世,以道为尊,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同…  相似文献   

17.
唐代道教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丧葬礼制。本文对唐代道士染病弥留阶段的关怀礼制、身亡善后阶段的丧葬礼制和服丧制度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本文还对唐代亡故道士的遗产处置及唐代道教的丧葬礼制的薄葬特点做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两汉道教作为原始道教,在创立其宗教理论时,借鉴吸收了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是形成两汉道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太平经》为帝王而设的“法度”与董仲舒的“王道”思想也有明显的一致性;原始道经的产生与董仲舒的灾异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