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晚明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性主义高涨的人文环境下,公安派和竟陵派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两个文学流派。公安派和竟陵派都反对拟古,主张"性灵",虽然公安派流于俚俗,竟陵派走向幽深,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以及文学追求上看似南辕北辙,两派对于"性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抛开这些"形式"的不同,其本质都是追求真"性灵",追求抒发作家的真情实感,做"真人",写"真神",从这个意义上可谓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马杰  龚建平 《求索》2005,(12):164-166
袁宏道和袁枚是“性灵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崇尚独抒性灵,但前者强调任情而发,后者有着鲜明的诗艺追求,主张诗文贵曲,独出灵机,对艺术表现方法进行了许多总结探索,使诗艺追求成为他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由他的个性思想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李春桃 《求索》2007,(1):186-187
袁枚《续诗品》标写苦心,实则展示性灵,他序中提到的“表圣二十四品”“标妙境”,这随着袁枚性灵说,流传甚广。《续诗品》和《二十四诗品》是标妙境与写苦心两种不同的类型。后来在诗、词、文、书、画、琴等方面都有续《二十四诗品》者。  相似文献   

4.
谢榛、王世贞诗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王世贞的诗论皆以格调说为根本 ,独出机杼 ,各向性灵说、神韵说方向发展 ,已属格调说的变调 ,呈现出明代复古运动走向深入时文学理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注目他平和的外表,品读他平凡的事迹,透视他立体的思想,便感到人类性灵的博大与宽宏;柔韧与刚劲,温馨与激扬,求索与奉献,和谐地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6.
桥上周庄     
林文钦  ACE 《福建乡土》2006,(5):30-31
西哲有言:有水的地方必有流动的性灵,有桥的地方必有天才智慧和经典爱情。去年春日,在与水乡周庄的一座座雅致的石拱桥邂逅时,我着实体会这句西谚的真实内涵了。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史的最后总结期,清诗特色的形成得益于康熙朝王士禛"神韵诗"的创立和乾隆朝袁枚"性灵说"的张扬,而这两次诗风的转变跟清廷统治者建设满、汉文化认同的过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的题画诗在扬州八家中首屈一指,是他绘画艺术的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他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其题画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意境营造、性灵抒发、艺术创造等方面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兰培 《前沿》2006,(12):221-223
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吴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理论研究及创作提供借镜。  相似文献   

10.
星闻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7,(11):64-64
黄伟东:良驹为友在奥运会林林总总的运动中,只有一项非人力能够掌控的桂冠——这需要讲求灵性的运动就是马术,一个依靠优雅气质才可以跃上巅峰的贵族运动。中国马术冠军黄伟东在前段时间与某名模拍摄MV时就曾说过,马术可以陶冶性灵,而胯下坐骑也会锻炼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坛中,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风格是颇具特色的,透过小说中那朴素而自然的北国风情、那苍凉而温情的叙述风格,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作家内心深处的伤怀之美,给小说抹上一层温情而忧伤的底色。具体体现为性灵的自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死亡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袁枚对园林之道与冶园技巧有深刻的美学见解,并且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这种极富创造性的造园思想源于其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与极具个性的性灵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随顺自然与体认自由的统一、程式化与独创性的统一、宜居与宜游的统一、随中有借与借中有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桥的经典     
西哲有言:有水的地方必有流动的性灵,有桥的地方必有天才智慧和经典爱情。去年春日,在与水乡周庄的一座座雅致的石拱桥邂逅时,我着实体会这句西谚的真实内涵了。在周庄的诗意画卷之中,若说绕村而过的水是飘动的丝绸,水上各具特色的桥便是装点这丝绸的  相似文献   

14.
陈睿 《前沿》2005,57(4):173-175
林语堂晚年所作的《苏东坡传》主要描写了苏轼一生崇尚性灵的经历和故事,倍受人们喜爱。堪称二十一世纪“活着的苏东坡”的林语堂之所以能将该传记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在品行、才华和人生遭遇等方面与苏东坡大体相仿。因此在读此书的时候,我们总能从苏轼的身上找到林语堂的影子。正所谓:他传即自传也。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侵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王挥春的画正是以性灵映射万象,代山、川、人、物、景、动物而立言。王挥春,笔名涛时石,别号祥云斋主,柏树庄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会研究员兼常务理  相似文献   

16.
黄宇 《求索》2007,(5):174-175
在20世纪20年代,当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总体上走过了一条从追求个体私人自由的审美启蒙到追求人民民主主权的审美政治化之路时,对个性主义的坚守使徐志摩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虽然怀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悲悯情怀,但徐志摩坚持文学是个性的表现,其作品呈现出了抒写性灵的特点及悲观、颓废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萧统缘情考     
丁功谊 《求索》2007,(12):171-174
中大通三年,王筠在悼文中提到萧统的文学观:“吟咏性灵,岂惟薄伎;属词婉约,缘情绮靡。”这段话很少引起人们注意,人们多以典雅作为萧统的审美理想,并与萧纲的文学思想相对立。如果联系《文选》所录“情赋”、情诗,以及萧统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看出萧统还有缘情的一面,那就是对艳情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8.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2,(20):60-60
马锋辉,(1963年生)浙江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日前,马锋辉首次举办个展,集近年水墨写生五十图放送杭州恒庐美术馆,以此探讨"写生的意义"。马锋辉同时采用能表现鲜活微妙自然的中国式水墨技法、能清楚交待时空等要素的西方绘画技法,形成独特的"写生"方式,且不是照搬景物,而是凝神于物、以物传神,阐发"我之精神和性灵"。  相似文献   

19.
古典书画艺术中,“技”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是书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载体。在不断发展中,“枝”的追求,开始转化到讲求灵性和悟性,追求感悟和体验,主体通过对古典书画艺术的创作,实则为抒写性灵、寄托人生理想、寄慰心灵,在“技”的展现中寻找灵魂皈依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20.
林少琴 《湖湘论坛》2008,21(6):72-74
乾嘉时期,诗歌理论流派纷呈,格调、性灵、肌理诸说并起,朝野之士靡然从风。洪亮吉与各派之间始终保持着和而不同的关系,他以一个学者兼诗人的独特眼光批评众说,并提出不别宗派、自写性情、以学养性、独创一家的诗学理论,旨在突破宗派门户的藩篱,使诗歌的创作各随性情,在诗坛上出现千姿百态的局面。他的诗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