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进 《党史纵览》2021,(1):40-43
同名同姓两将军 1955年9月,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将官授衔仪式.他在审阅名单时发现任命状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都叫方国南,而且都是少将军衔.难道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弄错了?再仔细一看,这两人对应的职务却不同:一个是广西军区第二政委;另一个是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经过核实,这确实是不同的两个人.但这两...  相似文献   

2.
<正>谢觉哉和何叔衡都是湖南宁乡人,他俩与王凌波、姜梦周4人,号称大革命时期的"宁乡四髯"。他们4人于1904年结为盟兄弟,志同道合,五四运动后都来长沙参加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谢觉哉和何叔衡的友谊尤为深厚。他们两人的经历很相似,从小同乡、同学,是至好的朋友,20多岁时先后中秀才。何叔衡是谢觉哉的入党介绍人。参加革命后,他  相似文献   

3.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4.
正陕北窑洞初相见神交已久不陌生毛泽东与贺龙的第一次见面是1936年冬在陕北保安。那时,毛泽东43岁,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已一年有余;贺龙40岁,刚刚指挥红二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两人都是高个子,都仪表堂堂,只不过一个知识渊博、睿智,浑身上下散发着领袖气质;一个威猛、忠勇,处处洋溢着帅才的干练。虽然这是第一次相见,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谭家斌 《湘潮》2010,(9):4-8
<正>毛泽东与屈原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对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虽然两人出生年代相距2230多年,但屈原及其作品对毛泽东却有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实惠,推动了各地的经济。但亦有少数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钻房改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一、当前房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以权谋私多占房。少数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凭借手中权力,有的优惠购买了新楼后仍占据原有住房不放;有的利用夫妇在两个单位工作,在两个单位都分得住房,甚至都进行了房改;有的建起了私房又占有公房并参加房改,为掩人耳目,少数人还在房改前后匆匆忙忙将私房过户给子女或父母。1999年4月,江苏省宝应县在清理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房…  相似文献   

7.
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都分别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都是人民军队战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在成为元帅、上将的征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相似文献   

8.
正1928年和1933年,是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难的两个年头。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历经三起三落,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的部队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深山小镇——因神兵暴动而闻名于湘鄂川黔4省边区的"神兵窝"。他采取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靖宇,汉族,河南确山县人,1927年加入中共;陈翰章,满族,吉林敦化县人,1932年加入中共,两人都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杨靖宇曾任东北抗联一军军长兼政委、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江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陈翰章曾任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师长、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40年12月8日在吉林镜泊湖南湖头(今属黑龙江省宁安县)对日作战中牺牲。两位烈士的遗体为日寇获得后,均被割取头颅,制成了标本。  相似文献   

10.
王一敬 《当代党员》2007,(10):57-59
50年的风雨,半个世纪历史境遇的跌宕起伏,战火、斗争、分离转眼都成为历练两人感情的磨刀石,让两个人的心更加澄明地相伴相依。他和妻子之间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甜言蜜语。有的只是革命的志同道合和心灵的默默相依。可分明老人的举手投足都是浑然天成的呵护,水到渠成的爱意。  相似文献   

11.
战功赫赫,伤痕累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中有两位独臂将军——彭绍辉和贺炳炎。两个人都只有一只手臂,前者右,后者左。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民解放军的首任军长,前者是第七军首任军长,后者是第一军首任军长。本文讲述的,是第七军首任军长彭绍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强调人的第一位作用与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论及科技和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时所作出的两种论断。这两种论断是一种又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所谓矛盾,一个是强调人的因素,一个是强调科技因素,在同一事物的座次中居然有两个“第一”;所谓统一,是说它们都是讲生产力因素的地位,都是指对生产力发展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10日,88岁高龄的彭真亲自前往301医院去探望担任他的警卫员和警卫秘书50年的李志玉。病重的李志玉躺在病床上,彭真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一个是普通警卫员、一个是中央首长,两人久久相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这是生离死别。就这样,一个躺着、  相似文献   

14.
南北“二乔”——乔冠华与胡乔木,是新闻文化界乃至中国政坛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才华名望不相上下,享誉文坛,且共同出生于江苏盐城。两位都是大手笔、大秀才,南天北地遥相呼应,辉映媲美;两人相差一年来到这个世界,也曾同长于盐城一方故土,共饮京杭运河之水;两人同是清华园校友,又都是才华横溢的书生秀才,学有功底,造诣精深……  相似文献   

15.
<正>31岁的艾买江·买买提是一师十一团六连职工,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小的时候全凭父亲一个人挣钱来养家,一家7口人日子过得拮据,艾买江·买买提很小就立志,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前几年,为了能让两个弟弟顺利完成学业、改变家庭现状,艾买江·买买提什么苦活都干过,但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5年前,头脑灵活的他看中了大马力机械在农业现  相似文献   

16.
鲁南 《党史纵横》2007,(12):49-52
石友三和高树勋都是上世纪前半叶中国著名的军事人物,两人都曾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爱将,并长期在一起共事。但两人的性格与志向却有天壤之别,并因此最终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早期共事石友三祖籍长春,生于1891年,因其为人奸诈、阴险且杀人不眨眼,人送外号"石阎王"。又因其为人反复无常,先投吴佩孚,  相似文献   

17.
两位农村小学教师来访,一人穿一件皮夹克。我称赞他们穿得漂亮。他们说,这是现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 话题从这里说开去,大家都感叹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实在太快。 从前,粮食不够吃,粗粮就是宝;如今农民都习惯吃细粮,吃大米还要讲究米质。 从前,北方的冬天吃菜就是大白菜当家;如今什么反季节的蔬菜都不难买到,而且还有什么樱桃西红  相似文献   

18.
正总攻誓言刘建平: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胜的目标必须实现。我们将以更严更实更细更紧的作风,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得,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19%下降到2019年的3.26%;农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9万人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英雄辈出的政党,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同名同姓的革命家。 两位江泽民。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曾8次提到江泽民的名字。其中两次指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6次指的是另一位江泽民,他是四川省江津县人,和聂荣臻元帅同村长大,与邓小平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担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两位江泽民都是在解放前入党,都是学工科的,都在苏联学习过,都曾经在机械工业战线担任过领导职务。 两位陈毅。一位是陈毅元帅。另一位陈毅是贵州遵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毛泽东见他与陈毅元帅同名同姓,建议他改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生前很喜欢使用私人印章,许多藏书、文件、信函、手令上面都有他的印章,遗留的手稿中也有许多印章。下面笔者就毛泽东几枚印章的来历作一介绍。建国后毛泽东最常用的两枚印章是程潜在1951年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送给他的。其实,这两枚印章程潜早在1948年就已请人刻好了。当时程潜请湖南有“篆刻王”之称的谢梅奴,用上乘寿山石料替毛泽东刻了这两枚印章,一方是白文“毛泽东印”,另一方是朱文“润之”二字。前者以回文排列,具有汉印风格;后者细文粗边,仿周秦小玺,字体雅秀。值得注意的是,程潜请人刻这两枚印章时,距他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