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流动”与“留守”子女亲子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总体上看,两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从两类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来看,“流动子女”亲子关系要比“留守子女”亲子关系和谐.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两类子女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多数变量在影响性质和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类子女亲子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多于相异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大多数还是比较融洽的,家庭氛围也较为良好,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都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9,(18):4-4
近两年,做产前亲子鉴定的人突然多起来,河南省人民医院亲子鉴定案例,从以前一年几十例,增加到现在的五六百例。而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亲子鉴定的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浙江和广东等地,做鉴定的人数,正以每年40%至50%的速度激增。据了解,人们热衷于做亲子鉴定的目的主要有为出国希望证明自己和国外亲戚血缘关系的,有失散骨肉希望通过鉴定确认身份的,但眼下最多的情况,就是证明孩子或胎儿与相关当事人是否属于“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07,(8S):65-65
法院认为,原告李民安所提供的证据仅能证明包启华与韦芳娜之间存在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及包启华与李立之间有可能存在亲子关系,尚未达到证明亲子关系成立的证明标准。亲予关系存在与否必须通过亲子关系鉴定确定.原告无足够证据证明李立是包启华与韦芳娜所生。  相似文献   

5.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6.
亲子鉴定,是甄别亲子关系纠纷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亲子鉴定,因涉及人身权利而不能强制,当事人一旦拒绝亲子鉴定,亲子关系便会成谜,为此,司法机关设立了亲子推定制度,从法律上推定对拒绝亲子鉴定方不利的事实成立。那么,亲子推定真的能成为破解亲子纠纷的“万能贴”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健全人格及其社会化关系的基础上 ,阐明了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还对建立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所涉及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教育观和科学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叙事治疗模式,对面临青少年亲子关系冲突的艾滋病患者家庭进行个案介入。首先,通过倾听故事、外化问题,帮助案主将自身与艾滋病问题标签分开,将亲子关系问题与艾滋病污名分开。其次,引导案主发现亲子关系中过去和现在的例外结果,将其注意力从艾滋病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转移到未被艾滋病问题覆盖的例外情况,如亲子关系中未曾远离的温情时刻,并不断引导其通过探索指向未来的例外情况,重构新的叙事。最后,通过邀请重要他人见证案主新的自我叙事,促成案主进一步内化自我的新叙事,并不断修改和扩展新叙事,改善亲子关系,构建新生活。叙事治疗模式在艾滋病家庭青少年亲子关系重构中的应用经验对其他被污名群体的干预实践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当前青少年期亲子关系总体良好,但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亲代对子代学习的关注状况、亲子互动的频度和范围,以及亲代对子代的评价和期望等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要想更好地优化亲子关系,还须增进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双向互动的层面讲,亲代应不断完善自身并适应子代的变化,改变沟通方式,以及合理地调整对子代的期望值和评价标准;而子代则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相似文献   

10.
陈媛媛 《前沿》2012,(10):153-154
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和父母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挑战: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三部英美少年小说《猪人》《温柔的手》《亲爱的陌生人》中的亲子关系来揭示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少年的尊重与关心、支持与理解、有效的沟通都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有过寄养经历与没有寄养经历的两个群体进行严格的配对和比较,分析二者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差别所在和大小,发现有过较为长期寄养经历的中学生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当前社会上部分人所渲染的那么严重,而从比较的视角来看,有过寄养经历的同学在亲子关系中的一些方面,有负面效应的指标项目比没有寄养经历的同学要多,这些问题大部分与寄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家庭纽带的维系,还对其人格健全及成人后的社会适应产生深远影响。立足于追踪调查来探讨与研究青少年从高中到大学这一转变期内对于亲子关系主观评价的变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升入大学后亲子关系有所改善,母子(女)关系的主观评价较高,亲子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由高中时个人、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多重作用回归到家庭生态环境之内。  相似文献   

13.
孙迎春 《传承》2009,(6):118-119
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的抽样调查,分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探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等城市家庭关系所表现的一般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家庭关系趋于简单化,婚姻自由充分实现,家庭关系趋向与平等,家庭重心由亲子关系向夫妻关系转移,代际冲突加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的抽样调查,分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探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等城市家庭关系所表现的一般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家庭关系趋于简单化,婚姻自由充分实现,家庭关系趋向与平等,家庭重心由亲子关系向夫妻关系转移,代际冲突加剧.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日报·5月20日"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与配偶相处时,人们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  相似文献   

16.
养育了21年女儿却不是自己的 2004年7月的一天,江苏省无锡市某厂职工李民安收到了一份亲子鉴定报告。这份亲子鉴定报告清清楚楚地写着:李民安与李立不存在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亚丁克”是指年轻夫妻因传统观念、家庭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迫“非自愿生育”,之后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夫妻重回二人世界,从而使得婚姻关系中本应成为重心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一方面,核心家庭获得来自更大家庭的物质、情感、劳力支持,呈现育儿支持系统的“外扩”;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暂时“缺席”,家庭关系又被“内缩”为以两性婚姻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探讨当代独生子女婚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式和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这是一项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留守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孩"的产生;"留守"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呈利弊两端分化趋势,但弊大于利,主要表现为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调查同时显示,"留守"经历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稳定,妨碍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留守孩"群体呈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应对农村"留守孩"现象的建议及对策,认为"留守孩"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郭喨 《传承》2010,(36):146-147
现代通讯技术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无疑也对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带来的"信息/技术鸿沟"的出现,随之在亲代呈现的"技术焦虑"和在子代呈现的"信息迷失",导致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更加严峻。为此,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过分强调“性自由” ,在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往往是一名女子有数位性伴侣 ,致使一些城市的非婚生育率高达60 %。而孩子的爸爸是谁 ,连做妈妈的也弄不清楚。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子女的抚养费 ,就成了西方的一道社会难题。寻找“嫌疑”爸爸 ,妈妈又拿不出确切证据 ,以致长期扯皮 ,法律部门也十分被动。在美国伊利诺州 ,过去每年解决4000件生父问题 ,但目前尚有30多万件悬而未决。其他州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为了帮助这些单身的妈妈走出困境 ,一种利用基因子鉴定亲子关系的“验爸”公司便应运而生。一家公司声称 ,只要用医疗用的棉花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