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和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根本的是县(市)党委要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转型期党内和谐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党内和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五大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国社会深刻变化所决定的。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完成党执政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全社会的和谐需要农村社会的和谐做坚强保障。在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于解  相似文献   

5.
"和谐"体现在道路交通方面就是安全、有序、畅通,而这正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当前的社会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群众的贴身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和谐发展,不仅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必须着力解决民生、民权、民心、民智、民力、民享、民乐的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促进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关系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创建和谐校园 高校统战工作应有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犤1犦。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犤2犦。各地高校党委认真贯彻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纷纷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种战略、规划和目标,这是…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了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以及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理顺分配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列入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它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又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在“和谐”理念指导下逐步理顺,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一、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分配关系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集其大成,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其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作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有以下几点认识。(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形态所追求的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和谐,一定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和谐。在和谐…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我国提出来的崭新执政理念。践行这一执政理念,就必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实现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转变;就必须尊重和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和谐社会最初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的一种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家指出,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将被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代替;和谐社会是一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是人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崭新的命题,是一种对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是适应我国的社会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