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奋勇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总部同时决定,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从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渡河。5月29日,红一团二连连长廖大珠率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链冲向对岸,占领了泸定桥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欲借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  相似文献   

2.
齐国海 《实践》2009,(9):22-23
桥,是人们生活出行的必经之路。人生70年,我曾经历和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桥:从影视上了解到红军强渡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曾在海河大桥上留影;也曾在南京长江大桥漫步……这些名桥,不仅让人感受到桥的伟大和壮丽,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壮丽。然而让我感触更深、更加亲切的,还是我们通辽家乡的一座座"桥"!  相似文献   

3.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4.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机关警卫部队中央警卫团,有一位特殊的红军战士,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更无人知晓他的出生年月……大家只知道他是个聋哑人,在他的档案中姓名一栏填写的也是"哑巴"。战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甘于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大渡河畔参加红军1935年5、6月间,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大渡河谷。由于不熟悉当地道路,作战任务紧急,急需找个  相似文献   

6.
仰望红军桥     
滂沱大雨 中我依然仰望 着屹立在宁化石壁 镇南边的"红军桥"。听镇 干部说,这桥的前身是木屋 桥。清光绪二十二年被大火烧毁, 后改建为石块作墩,当地人称"石墩桥"。中间的石礅在1933年春的洪灾中被毁,交通 中断。当时,红军驻扎禾口(现石壁镇)时,看到当地群众过往大溪坑的困难。为方便当地群众过往,也为保证红军后续部队通畅无阻,驻军发动当地群众,从溪北乌石下采来石块,建起石墩,修复了该桥。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的功绩,在桥墩顶端的"燕尾"上刻下"红军桥"及"红军万岁"的标语。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四川省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队伍抵达大渡河安顺场,由于河水陡涨数丈,太平军乘夜强渡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与太平军安顺场之战相隔70余年后的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24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了安顺场并寻得一只小船。次日,红军第一团二连的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的率领下,冒着敌守军的猛烈火力,战胜大渡河的急流…  相似文献   

8.
红军桥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9.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0.
正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脚踏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红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化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大渡河行动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虽前后不到10天,却是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围,靠指挥员的正确决断,更靠红军政治优势和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当时,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  相似文献   

11.
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红军历尽艰辛取得胜利的振奋与喜悦。而"爬雪山、过草地"也是红军征服天险的最具标志性内容。1935年6月初,中央红军在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以破竹之势击溃了敌人芦山、宝兴防线,抵达海拔4260米的夹金山脚下。巾央红军丰力部队在"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鼓舞下,向夹金山挺近。他们顶风冒雪、艰难攀登,经受了生与死的考  相似文献   

12.
正力量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身体的长征。若比体能、比武器装备,红军不如"白军";若比意志、比信仰,比战斗精神,"白军"不如红军。长征比拼的正是信仰和意志,最终信仰突破了"围追堵截",意志战胜了艰难险阻。"信仰的集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是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下的被迫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中国自古以来,鲜有败军成事者,李自成九宫山的败亡,石达开大渡河的覆灭,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的5月29日,红四团22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在冰冷的铁索上奋勇前进…… 1935年5月3日晚,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再次调动10万军力,梦想利用大渡河天险,"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没想到,红军从安顺场凭一只小船强渡大渡河,继而飞夺泸定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杀出了一条血路,让蒋介石的盘算成了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军区某红一师在建师60周年喜庆之际,特意请来一位嘉宾——当年在大渡河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韦崇德。80岁高龄的韦老个头不高,身体有点虚弱,但神智十分清楚。他捋麓山羊胡子,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了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和他为红军摆渡前后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20,(8)
正站在高山之巅,大渡河水滚滚东去。峡谷中吹过一阵疾风,仿佛传来当年红军在此征战的呐喊声。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终于抵达古路村啦!古路村是一个彝族小寨,全村只有133户人家,散落在大渡河大峡谷的绝壁之上。从前,唯一可以出行的"天梯"沿着绝壁攀援而上,直入云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曾世世代代与世隔绝。如果把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比作长征路的话,那么古路村就是极难攻下的"腊子口"。  相似文献   

16.
红军、红旗、红星、红领章、红缨枪,以及红都、红井、红军桥、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医院、《红星报》、红米饭、红土地,乃至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摇篮、红色政权、红区等,能让人们随口就说出许多"红"字的地方,大概也就只有这块美丽而又富有传奇的地方--江西。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这一地区,在这里历时9天,播下了革命火种。朱德第一次提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在大凉山创造了团结彝族同胞开创中国革命胜利的奇迹,"借道"彝民区,渡过大渡河,北上川西北,最后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19.
红军桥     
红军桥□梦雪世上有多少座红军桥难以估算也不必统计红军桥诞生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不分昼夜急行军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所到之处敌人鬼哭狼嚎红军走了许多路红军过了很多桥红军流了好多血染红了路染红了桥直到现在红军桥还常常染红我们的记忆红军桥@梦雪...  相似文献   

20.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已取得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时只有3条木船,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