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捆绑的尸体常见于凶杀案件,其相关问题与案件性质、作案过程及现场物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必要对其加以仔细研究。本文结合56例捆绑尸体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对捆绑尸体的有关问题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例),水中尸体组又分为水中溺死组(90例)和水中非溺死组(7例),非水中尸体组分为非水中溺死组(1例)、非水中非溺死组(137例),经3名资深法医病理学家独立对案件尸体解剖照片进行阅片,判断肺组织是否出现血液坠积,统计肺血液坠积现象的检出率。结果 水中溺死组(90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0,阴性率为100%;水中非溺死组(7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100%,阴性率为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尸体组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7.22%,非水中尸体组(剔除2例后剩余136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液坠积现象阴性是溺死的特征性尸体征象,可辅助溺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Li Q  Ma KJ  Zhang XD  Yu YA  Xu SG  Zhao H  Chen X  Yan JJ 《法医学杂志》2011,27(5):324-6, 333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硅藻对于判断水中尸体死亡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水中尸体407例,对死亡原因、案件性质、组织器官中硅藻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取45只兔按照生前、死后入水及不同季节入水等随机分为9组,应用硝酸消化法处理检材,检测肺组织中硅藻含量.结果 407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阳性372例,其中意外死亡和自杀351例,他...  相似文献   

4.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资料案例1某地河中打捞出5块被黑色塑料袋包裹的尸块,均被反复捆绑包扎,包装内装有砖块。案例2万某,男。被情人李某杀害,分尸后与砖块等一起抛入河中。案例3贾某,女,79岁。被其儿媳妇吴某杀害,尸体被焚烧后在猪圈掩埋,头部被埋入水田。1.1嫌疑人情况与被害人关系3名女性嫌疑人年龄分别为30岁、29岁、32岁。其中2例嫌疑人与被害人为情人关系,并长期同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前精神异常的水中尸体的特点,为此类案件鉴定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局检验的所有生前精神异常的水中尸体档案105例,对死者一般情况、尸检情况、案情调查情况和疾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104例,死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天气较暖时案件较多,尸体多在2d内被发现。多数死者没有自杀史,没有遗书,但在临死前出现行为、心理的异常变化。抑郁症、抑郁状态和精神分裂症是主要的精神障碍类型,仅有9名死者曾坚持进行正规治疗。结论精神异常是投水自杀的高危因素,监护人员应该警惕患者的异常行为,特别是气温转暖时。  相似文献   

7.
在尸检工作中,笔者总结分析了1980~1992年扼死14例中第3~6颈椎椎前筋膜的出血灶情况,对正确鉴定他杀扼死很有价值。解剖见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者11例,不明显者3例。全部是女性。3岁半至50岁9例,60岁以上2例。凶手系女性1人,男性13人;青壮年13人,少年1人。在11例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中,颈部浅、深层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舌骨和喉软骨骨折4例,占36%。椎前筋膜出血范围平均2平方厘米,最大者3.4cm×4.3cm,尸体窒息征象显著。椎前筋膜出血灶不明显者主要表现为颈浅层肌肉出血,舌骨及喉软骨无骨折,但尸体窒息征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 某年11月18日,某市某辖区山上发现一具女尸,尸体呈左侧卧倒在地,地面上流淌大量血迹,尸体旁边有一“红茶”塑料瓶,瓶内残留有少量液体。尸体衣着完整,左手腕被一白色绳子捆绑2圈,打一活套,右手腕被捆绑1圈,打一死结,双小腿中段被绳子捆绑,旁边一段白色绳子斜挂在一树干上,上述所有绳子颜色、大小、粗细一致。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对1977年以来对某地区经法医检验的14例爆炸案件中的30具尸体上的爆炸伤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14例爆炸案件均经侦查结案。属于凶杀的有8例(死23人,伤27人,其中男性共39人,女性11人,年龄在3~69岁),属于自杀的有6例(死7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1人,年龄在20~32岁)30具爆炸伤尸体的损伤情况和死亡原因见表。  相似文献   

10.
<正>白骨化尸体的身源鉴定往往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之一。通常选用长骨、牙齿作为检材,然而对于水中浸泡的白骨化尸体则增加了DNA检验的难度,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的检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本实验室近年来对在水中浸泡后形成的50例白骨化尸体的DNA检验,总结经验,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各类案件发现的水中白骨化尸体50例,共取得股骨50根、牙齿50枚。  相似文献   

11.
<正>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1案例资料某日在汉水某段的浅水区域发现一具女尸,发  相似文献   

12.
<正>全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死,其中我国约为6万人。溺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死因,水中尸体也成为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尸体类型之一。但是水中尸体的死因并不都是溺死,也可能是在落水前死于自然疾病、在水中死于自然疾病、死于损伤后被抛入水、在水中死于损伤或者死于水淹没的影响(如休克)等。因此,水中尸体可能涉及的死因复杂,且尸体长时间浸泡发生腐败并破坏原本就不充分的病理学证据,从而使溺死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ghy,PMCT)技术用于水中尸体检验1例.本例研究表明,PMCT有助于水中尸体死亡原因的诊断,并能为死亡方式的推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有效地对水中尸体进行生前或死后入水鉴定,组织器官中硅藻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被认为是较好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1]。为进一步证明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鉴定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作者对10年间(1994~2003)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10年间(1994~2003)法医室受理的498例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案例,根据尸体检验和调查访问,明确为生前入水者124例(24.9%),死后入水者44例(8.8%);不能明确生前或死后入水者330例(66.3%)。男性尸体293例(58.8%),女性205例(41.2%);年龄最小为出生1天,…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16.
<正> 水中发现的尸体均应区别生前溺死抑或抛尸入水。过去多根据内脏的硅藻检验结果辨别。由于硅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甚至空气中亦有,易于造成污染。所以有些学者对用硅藻检查法鉴定溺死的可靠性已提出疑问。冈田健夫等提出,检查尸体  相似文献   

17.
服毒合并溺死1例黄劳动,邓昭科(广东省台山市公安局;台山529200)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服毒自杀、投毒他杀都比较常见.水中尸体则意外溺死和自杀溺死、灾害事故较常见,他杀溺死和移尸水中也偶可见到,但水中尸体为服毒合并溺死者尚属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1...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9日9时许,铁十一局五处职工孙某九岁之子孙光辉赤身裸体死于离其住处400米远的污水沟内。据死者之父报称:8日晚8时许,其子独自一人去办公楼睡觉,9日早8时许未见回家吃饭,遂找同乡潘某一同寻找,后在水沟边发现其子衣服,喊叫无人应声,以为淹死在水中,便下沟摸捞,结果在水中发现其子的尸体。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资料1.1数据来源及一般情况2006~2015年永州湘江水域42例溺死案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春秋季9例,夏季25例,冬季8例;年龄最小为新生儿,最大者83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表1);新鲜尸体14例,轻度腐败10例,高度腐败18例;明确身份35例,无法明确身份7例;证实自杀者21例,意外死亡17例,他  相似文献   

20.
他溺致死1例     
溺死是水或其它液体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障碍而发生窒息死亡。全身浸入水中并非溺死的必要条件,其实只需头面部甚至仅口、鼻同时淹没水中就能溺死。溺水死者多见于他杀或意外、灾害事故等,他溺致死者少见。报道1例如下。曲某某,男,25岁,身体强壮。于1999年7月12日下午突然死于自家厨房内。现场尸体呈俯卧位,头部浸于水缸中,腰部搭于缸沿上,双手于后腰部被床单撕成的布条捆绑,双腿略屈曲,脚垂于地面。经测量,水缸高82cm,缸口直径40cm,缺内水深75cm,肉眼观其水呈暗红色,经物证检验检出人血。卧室地面发现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