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老年饮食养生,是从老年人代谢特点出发,合理饮食,滋养五脏,补气养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16日《吉林日报》刊登刘连全的文章,近几年,“养生”一说甚为流行。所谓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笔者认为,生理上的保健固然重要,但铸就清风正气,更是各级干部应信奉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4.
鄢行辉 《人民论坛》2010,(8):168-169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实践中创建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涉及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在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养生进行产业开发,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传统中医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认为睡眠有“养阴培元”之效,对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非常重要;清代学者李渔也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我国民间则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养生经验。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统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人的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心理养生有四大要素,即要以善良为营养素,以宽容为调节阀,以乐观为不老丹,以淡泊为免疫剂。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国民族医药养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总和。本文以广西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与研究民族医药养生文化建设,使之为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促进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民族医药养生文化这棵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  相似文献   

8.
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荆世群  王文兵 《求索》2012,(8):218-219,171
养生是指根据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以便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活动。所谓养是指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尤以"生生之谓仁"为要。人的个体生命是由身、心、性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因此,养生包括养身、养心与养性三个层面。养身是养生的基础内容和首要步骤,为养心、养性提供了基本条件,养心则是养生的核心,为养身、养性提供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养身、养性的方向,而养性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为养身、养心提供了伦理保障和人生意义。因此,养生是养身、养心、养性三方面的辩证统一。只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此三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世敏 《当代广西》2010,(24):61-6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之道”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如何养生,见仁见智,而养生方式,林林总总,其中尤以山地养生旅游为人们所推崇。山地养生旅游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其核心概念是让人们在自然景色秀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地通过参与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环境,是山地旅游与专项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今日海南》2011,(2):21-21
过年了,“养生”二字在中国大地上又火了一把,人们走亲访友送的是“养生”、团圆聚餐吃的是“养生”,无论何事何物粘上“养生”就备受欢迎、遇上“养生”就身价百倍。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责生”的传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养生的需求。加之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仍然严峻,养生祛病、健体强身成为百姓典识。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石柱县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峡库区移民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革命老区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拥有生态资源良好的最大优势,承担着生态优先、环境保护这个最大责任,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民生工作这一重大任务。利用生态优势,立足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养生养心、延年益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建设康养石柱,已经成为了石柱县践行  相似文献   

13.
湘民 《广东民政》2009,(12):48-49
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养生得道。所谓“养生得道”就是懂得按照生命的客观规律养生。养生包括养神(或叫养性、养德、养心、养魂、做人)和养身(或叫养形),养生重在养神。  相似文献   

14.
古代养生家十分注重静坐养生,认为养生贵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静坐养生,尤其是入睡前的静坐,被许多养生家共同认为是凝神静气、祛浊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媛 《今日上海》2010,(3):23-25
中国人注重养生,早在《庄子》里就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养生。养生的门道、法子不胜枚举。单说进补吧,不同的时间、季节、环境、体质,就有不同的进补法,诸如药补、食补,配方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6.
朴载荣 《传承》2013,(4):132-133
《抱朴子养生论》虽然只有不到一千字的篇幅,但却引起了历代研究葛洪神仙和养生思想的思想家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这本书被冠名以《抱朴子》,所以使人们相信它是葛洪所撰的。从此书的整个体系和内容来看,它一味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即主张除去六害、十二少原则、饮食起居、养神、房中术等。这种观点虽然受到葛洪的影响,但更接近于陶弘景《抱朴子养生论》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7.
周琴 《今日广西》2014,(3):58-58
“养生”是当下最热门的生活话题,但是对现在常见的“养生讲座…‘养生书籍…‘养生大师”一定要慎重理性对待,切勿一不小心上了“伪养生”的当。特别是在这“吃”上,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相似文献   

18.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09,(11):42-42
注重养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以前,说到保养身体的理论,大多是服用维生素、矿物质之类的西洋“科学”理论.而中医的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近些年来,随着文化的复兴,养生的话题也日渐火热起来。  相似文献   

19.
食物的最大功用在于能很好地调养气血,人的气血足了,自然就会变年轻。经常吃抗衰老的食物,可以帮助延年益寿、祛病强身,保持身体年轻态。  相似文献   

20.
只将食粥致神仙刘映芬一般上广年纪的人都喜欢喝粥,一是容易消化,二是富有营养。常食粥能强身健内延年益寿。所以大诗人陆游在他的一首诗中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能治病,粥能延年益寿,在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