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康生是"文革"中搞破坏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紧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到处点名诬陷领导干部,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对。陈云曾说过:"康生是鬼不是人。"华国锋对胡耀邦也曾说过:"康生这人不好,干了很多坏事。"凡是被康生怀疑的,凡是触犯了他的利益的,都会遭到劫运。1977年胡耀邦到中组部任部长后,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请中央党校和中组部共同整理出一份被康生点名诬陷的干部名册,计有603人。  相似文献   

2.
<正>1940年我从苏联刚回到延安不久,就听到一些同志对主席和江青的婚事有些议论。江青是1937年秋冬到延安的,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7年11月29日,康生夫妇随王明从苏联回来。回延安后,康生在组建中央社会部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他的夫人曹轶欧担任中央党校干部处处长。  相似文献   

3.
黄峥 《党的文献》2006,(1):17-19
记者:1962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工作会议,就是“七千人大会”。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提出了书面报告,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请您介绍一些相关的情况。王光美:整个1961年,少奇同志工作一直十分紧张。尤其是下去调查之后,少奇深感形势严峻,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当前工作。这中间有一件事:毛主席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编完后再次提议,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中央书记处对此作了决定,并成立了由康生负责的编辑小组。康生和编辑小组几次要向少奇同志专门汇报,但少奇对这件事没有兴趣,因而一直没有汇报成。有时编辑小组把整理好的…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爆发,实际以江青为主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宣告成立。这个小组,利用“文化大革命”,为达到其篡党夺权的政治目的,打倒了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国家主席刘少奇及其夫人王光美的污蔑和陷害。本文参阅了大量著作,对江青、康生、谢富治一伙迫害刘少奇夫妇的详情进行了叙述,读后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一案.是这场动乱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历史的真相是,在奉天被捕后的刘少奇表现得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并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很快出狱。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一案.是这场动乱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历史的真相是,在奉天被捕后的刘少奇表现得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并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很快出狱。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结束30年了,而“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人与事却依然耐人寻味。康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揭发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一事,就是其中一例。对于康生此举的动机有不同说法:有说这是他惯于投机的本性使然;有说这是“迫害狂”的本能反应;粉碎“四人帮”之初,有人甚至公开宣称,这是康生同“四人帮”有过斗争的证明。1978年,本文作者曾在中央党校做“清查”工作,在整理康生问题的材料时,看到康生揭发江青、张春桥的有关内容。最近,他依据所掌握的资料,披露了此事的真实内幕。  相似文献   

8.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是仅次于刘少奇冤案的共和国第二大冤案,它曾经轰动国内并震动世界,使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许多无辜的领导干部蒙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白之冤。而此案的平反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康生一手策划假案成铁案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是怎么回事呢?1931年前后,一批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党入团的共产党员,因河北省委遭破坏而被捕,被国民党长期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1936年,他们的刑期已满,但需要履行一个手续,才能出狱。当时的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向中共驻北方局代表刘少奇建…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案”,是这场浩劫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那么,诬陷刘少奇的“罪名”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刘少奇在奉天被捕的那段历史说起。  相似文献   

10.
1957年整风反右时,章士钊曾上书毛泽东陈述对自己的"批判不公";他的著作出版受到康生阻挠时,向毛泽东告状断然拒绝"改变原稿";"文革"时他反时打倒刘少奇,苦劝毛泽东"化豺狼为玉帛"……这些当时极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在他和领袖的书信交谈中显得平淡如水,有的事情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由此产生的传奇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正从延安时期邓力群按组织安排接刘少奇去马列学院讲课时开始,二人结识,此后,刘少奇的言行对邓力群的影响很深,邓力群也深受刘少奇信任,并且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二人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刘少奇论修养的报告深深影响邓力群1937年邓力群到延安后,进中央党校边学习边工作。193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马列学院。邓力群被调入马列学院。学习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2.
陈云:“有些干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康生检讨自己在白区工作政策上同刘少奇有分歧,反对刘少奇反错了毛泽东打电报:“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相似文献   

13.
“文革”开始后不久,刘少奇即被当作错误路线的代表而受到批判,随后其问题不断升级,最终被当作“叛徒、 内奸、工贼”。康生在刘少奇冤案形成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若 《北京党史》2006,(3):57-57
我的爱人任彬,解放前在刘仁领导的城工部长期做地下工作。解放后,他先后在北京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工作,曾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市人委人事局局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康生、江青一伙为了打倒刘少奇,诬蔑王光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他们乱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由什么人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这是一个待考证的问题。根据现在收集到的材料,我认为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刘少奇曾几次谈及自己的入团问题。一九四○年他在新四军时,曾给国际友人罗生特写过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经历,其中说,他“在一九二○年的冬天,即由湖南一位相  相似文献   

16.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8,(11):15-16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大地,“革命”矛头很快便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第二把手刘少奇。为了置刘少奇于“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地,江青、康生等得知刘少奇早年从事工人运动时曾在奉天纱厂被捕过,便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指派人用各种卑劣手段制造伪证,最终给刘少奇扣上了“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弥天大“帽”。“文革”结束后,中央派人到辽宁调查,弄清了历史真相,推倒了所有伪证,刘少奇的沉冤终于得到昭雪。但江青等人当年是怎么策划的,那些伪证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其详细情节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叶介甫 《湘潮》2014,(11):27-30
林枫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打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同刘少奇的关系。如康生说:“林枫最重要的是刘少奇的问题。林枫是刘少奇的秘书,是最亲近的人”,“反对林枫的斗争是同反对刘少奇的斗争分不开的”。所说“林枫是刘少奇的秘书”,主要是指在1936年5月林枫担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的秘书的那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的七姐刘绍意比刘少奇大两岁,姐弟俩几乎是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好.解放后,七姐到北京看望刘少奇时,还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别看你当了国家主席,我也是你姐姐.小时候我还打过你屁股呢." 1950年春,刘少奇接到了七姐的一封来信,说家乡土地改革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七姐家因为解放前将家里的土地全部出租,自己不耕种,所以在土改时被划为地主.  相似文献   

19.
尽管党内的大奸康生在1975年冬死去,“四人帮”又在1976年被粉碎,然而到了1977年春,过去被康生及其妻子、康办主任曹轶欧一手控制的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仍然寒凝大地。1977年,胡耀邦到中央党校主持工作。这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胡耀邦的老部下、在党校哲学教研室搞教学工作的李公天,找到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韩树英道:“我想通过小字报,把康生和曹轶欧的罪恶,给揭出来。你看怎样?”韩树英赞成。这样,他们于12月9日在哲学教研室的走廊上用细铁丝挂出了第一份揭发康生和曹轶欧罪行的小字报。消息不胜而走,看小字报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近日偶读一位研究者关于刘少奇与"大跃进"的文章,其中说到,刘少奇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说,他1958年4月乘火车前往广州时,曾与一些领导同志"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并据此认为,"公社"这个词,是刘少奇等人"在闲聊中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