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鹏 《唯实》2018,(6):93-96
2017年对中东地区来说是缓和与紧张并存的一年。缓和的是"伊斯兰国"这个最大的极端主义势力在2017年彻底灭亡,紧张的则在于中东国家在剿灭"伊斯兰国"之后所进行的一连串博弈。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则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一年来,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黎以冲突的突然爆发,“烤”验了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展望未来,中东局势的不断恶化,将迫使美国微调其中东政策。美国政策的微调,将对未来的中东局势产生影响。但估计中东热点问题变化不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胡国栋 《唯实》2004,(6):80-82
冷战时期对于美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代,意识形态冲突成为最主要的特征.以杜鲁门主义为发端,二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先后经历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卡特主义以及里根主义等重要阶段,其基本点是试图把中东纳入其全球战略,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中,政治因素始终处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既定中东战略的重要步骤。对伊战争顺利取胜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也促使美国根据新的情况调整中东战略。而这一调整又必将对中东战略格局、地区安全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贾自欣 《党课》2014,(22):54-59
今年6月以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英文缩写为“ISIL”)在伊拉克和叙伊边境攻城略地,导致本就复杂的伊拉克局势迅速失控,进而使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乃至中东政策面临巨大挑战。事实上,此次“ISIL”引发的危机,恰恰是美国近年来搅局中东、政策失当的恶果。从目前形势判断,奥巴马政府根本无力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的中东政策正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最近,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为美国冷战后的中东安全战略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10)
战后美国南亚安全政策一直不断进行调整,其调整的原因包括南亚的地缘政治、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利益观和美国人对南亚的了解和认识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中东地区。中东政策亦是特朗普政府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美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举动引发世界关注。然而,综观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的中东政策,外界很难勾画出一幅清晰、完整的框架图,就实际效果而言,其表现或可用乏善可陈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新年伊始.中东加沙地带战火纷飞。燃于中东的战火和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联。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  相似文献   

12.
根据“ 大中东”计划,美国将与欧洲国家一起,“ 帮助”北非和中东地区的 !! 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进行“ 改革”。美国的“ 好心”不禁令世人诧异:美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美国又要对中东耍什么花招?首当其冲的阿拉伯国家更是被美国的这一计划所困扰,它们都在为如何应对美国的新挑战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峰会通过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中东计划".根据该计划,未来几十年,美国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等各个方面,对中东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造".美国的计划雄心勃勃,但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大中东计划"将仅仅是"计划".  相似文献   

14.
齐云飞 《学习月刊》2012,(21):39-40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乐于将美国的中东政策阐述为一种井井有条、步步为营的战略.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明确、步骤周密、胆魄有力。而远的不说.从进入21世纪以来至今12年的时间.历经小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从战略部署思路、步骤和效能来看,其实得不偿失。许多政策、策略的目标显得自相矛盾.策略环节落实不力.政策结果时而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15.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刘宁扬  王晓榕 《唯实》2011,(12):80-84
美国因素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主要外因。但其角色扮演与以往有所不同:震前使力—幕后推动"大中东战略"、震时隐匿—借"无为"而作为、震后出洞—"新形式介入"利比亚。其中缘由主要是中东北非地区深关美国核心利益。美国要建立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大中东市场,掌控今后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的资金链和能源链,最终从政治和经济上制衡俄罗斯和中国。  相似文献   

17.
田文林 《党建》2014,(11):60-62
美国外交政策惯于"借力打力",借扶植主要对手的对立面,来消耗打击对手。中东地区秩序根基不稳,美国盟友面临巨大威胁,而美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国培植伊斯兰极端势力,却屡遭其反噬,看似因为极端组织"忘恩负义",实则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结果。"自己挖坑自己填"的战略困境,归根到底是美国狭隘的"零和思维"及其短视思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包括前南斯拉夫在内的东欧地区,曾是原苏联的势力范围。今天,俄罗斯依然想保持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力。但是,莫斯科的努力遇到了西方的严峻挑战。1995年,俄罗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东欧地区的争夺,特别是在波黑地区的对抗,成为整个国际形势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两年,俄罗斯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在波黑冲突、中东和平进程、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不再甘心充当美国的“小伙伴”。然而,经过政治大变革后的俄罗斯已经不能与原苏联同日而语,综合国力大大下降,在国际事务中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加快实施“东扩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正一步步地“占领”东欧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用审判萨达姆来展示美国式民主在中东跨出的第一步注定要失败。因为“桔生淮北则为枳”,美国式民主在中东本没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更何况所谓的民主本就持有双重标准!其实,在美国的掌控下萨达姆的命运早已注定,目前出现的审判表演,只不过是由美国导演、伊拉克临时政府和萨达姆主演的政治秀。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2)
2016年美国大选在世人面前彻底暴露了美国内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及其民主制度的虚伪性,极大地动摇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内外政策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冲击亚洲特别是东亚地缘政治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我国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中美关系不出大的轨道,同时要做好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