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3年5月21日,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旅游局、晋江旅游协会承办的"品牌晋江工业之旅"工业旅游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系列活动以"品牌晋江工业之旅"为主题,内容包括工业旅游启动仪式、组织游客体验工业旅游、成立晋江旅游协会工农业旅游分会,启动工业旅游宣传口号和标志征集活动,举办工业旅游推荐手册首发式和"爱旅游.爱生活"全城欢乐总动员等。  相似文献   

2.
乌江旅游"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牟红 《探索》2003,(6):127-129
本文以区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乌江画廊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乌江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认为乌江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是以区域旅游资源相对完整的空间结构和独有的资源特色为前提,客源市场为导向,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强景区内各地政府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共同保护资源,统一规划,相互协调,整体开发.共同打造一个面向国际旅游市场,面向21世纪的大规模、高质量,高品味的"千里乌江画廊"品牌.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6)
正4月20日,由呼和浩特发车经由乌兰察布,沿集宁至二连浩特运行的旅游列车"口岸号"正式开通。"口岸号"旅游列车的运行是呼铁局与乌兰察布市开展陆地旅游合作,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铁路网络优势和规模优势,推进中国铁路旅游服务品牌建设,促进全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口岸号"旅游列车的运行,标志着乌兰察布在建设中俄蒙新的国际旅游中心方面  相似文献   

4.
开发三峡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阳旭 《探索》2002,(1):129-132
本文突破了对三峡旅游单一自然山水观光产品开发的传统思路,从开发三峡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指导思想、三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观念更新与氛围营造、三峡文化旅游产品的要素创新与项目创新、从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角度看三峡文化旅游产品线路创新等角度提出了开发三峡旅游产品的系统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毕节多山,因而乌蒙磅礴;毕节多水,所谓"两江"源头。山水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品牌,彰显着独特的山水奇观。织金洞流光溢彩,恢宏壮观;韭菜坪云雾袅绕,神秘清凉;九洞天迂回幽静,浑然天成;乌江源秀胜漓江,雄冠三峡;百里杜鹃飘芳竞艳,灿若织棉;高原明珠碧波荡漾,珍禽云集……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这是一张享誉中外的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6.
李洪敏 《学习月刊》2009,(20):150-150
随着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接近完成,三峡库区已进入后期建设关键时刻即“后三峡时期”.意味着库区县市将全面实现从“移民”到“富民”的战略转移。巴东作为三峡库区的重点移民县,如何适应国家对库区政策支持由保障搬迁转向促进发展.项目安排由眼从规划转向全面争取.  相似文献   

7.
“荆襄古道”应纳入湖北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华 《学习月刊》2009,(13):38-38
2000年以来.湖北省主打“一江两山”旅游品牌.虽然取得不小成绩.可和中部地区的许多省份相比,我省的旅游还比较落后。这与“一江两山”(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旅游开发战略是以我省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一条线为全省旅游开发的重点,没有把武汉、襄樊、荆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纳入全省旅游开发的重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的通航,并没有改变三峡航运由来已久的"翻坝"历史。据长航局统计,自2003年6月三峡试通航以来,在船闸流量超限、枢纽冲沙、旅游黄金周、船闸应急抢修和计划性停航修理期间,三峡坝区等待过闸  相似文献   

9.
回顾历史,77年前,1938年2月18日的黎明,9架日军飞机成"品"字阵形从湖北巴东穿越三峡,经奉节过忠县,于9时30分突破防线直指重庆,空袭市区近郊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这是日军飞机在抗战期间第一次轰炸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阶段,为持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  相似文献   

10.
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地质科普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沿河乌江画廊旅游区处于重庆武隆天坑、金佛山、芙蓉江、湖南凤凰、贵州梵净山等多个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中心节点,是"黔渝湘鄂黄金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旅游环线的主要通道,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天价维稳成本为何降不下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停课,客船停航,旅馆停业.直到邓玉娇案判决公布,巴东这种接近战时状态的所谓"稳控"才告一段落.据一位巴东官员介绍,如此"稳控",当地政府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这对老少边穷的巴东显然是天价成本,难以负荷.  相似文献   

12.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实施奠定经济基础。旅游开发的"聚湖实心":一是准确定位江西旅游核心品牌亮点并转移开发重点;二是重点打造"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区;三是着力建构"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四是以低碳旅游引领中国旅游新模式;五是提升南昌、九江、共青等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聚湖实心"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打破江西旅游业现有的"空心离散格局",刷新江西旅游品牌的主体形象;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改变江西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老景区"颜值"没变,位置没变,通过深化旅游品牌建设、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不断焕发新活力,助力全省旅游产业"井喷"发展。景点景区仍较依赖"门票经济",在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提升上动力不足,特色休闲业态缺乏……在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的当下,这些是贵州旅游业曾经"成长的烦恼"。近年来,随着全省"100个景区"建设大力推进,贵州旅游品牌建设与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水平相结合,集中推出一批新景区、新项目,把景点变成景区、景区连成线路,助力旅游产业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巴东教育在恩施州委、州政府和巴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创新工作、团结拼搏,实现了巴东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全县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为何选择发展山地旅游?贵州在旅游扶贫中有哪些经验和成效?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7,(5)
正苏仙区地处郴州市中部,是湖南的"南大门",自古就有"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苏仙岭、飞天山、王仙岭、天堂温泉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五盖山国际狩猎场、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温泉之乡等3个国字号旅游品牌。近年来,苏仙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围绕"福地仙境,山水苏仙"旅游品牌总定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13)
正近年来,萝北县按照生态休闲为本、界江风情铸体、历史文化塑魂的发展理念,以龙江三峡为核心品牌,以打造中俄界江旅游胜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名山、太平沟和嘟噜河湿地三大旅游景区建设,旅游空间布局由沿江一线向全域延伸,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推动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自然美景攒足人气萝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大界江、大湿  相似文献   

18.
围绕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提出"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1年初,省"十二五"规划又提出"把德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的定位,如何打造德江旅游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当下,全县正着力建设"一核心、三品牌、三组团"旅游产品,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形成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德江新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2月,德江县十届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构建梵净山旅游经济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傩文化、红色文化、高山洋山河、泉口万亩草场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012年3月,县委书记张珍强在中共德江县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  相似文献   

19.
正酒店品牌如何成长与恒新?旅游教育的未来在哪里?4月21日至22日,由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以"实用创新拥抱未来——新品牌、新体验、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酒店品牌建设国际论坛暨亚欧世界酒店与旅游教育论坛在贵安新区举行。为期2天的论坛,来自国内外旅游、酒店行业的精英和学者参加了近20场专题演讲和12场圆桌会议,大家观点交锋,智慧相融,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兵团旅游业日益融入兵团经济,兵团旅游业进入到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素质的关键时期。"中国屯垦旅游"主题品牌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品牌认知度低,"有牌无市"等问题,要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思路,以开放的胸怀、世界的眼光、市场的手段来谋划、设计、营销"中国屯垦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