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职人员是指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其他从事公职事务的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 ,违反职责 ,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秩序 ,也危害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 ,是一种多方面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类型。因此 ,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表现、主要原因及预防和遏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谈点个人的浅见。一、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主体的组成呈现出集团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国家公职人员互相勾结、国家公职人员与社会不良人员勾结、国家公职人员与家属、亲戚勾结作案三种形式。此现象的成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传统文化中重私德、轻公德观念的影响,实施职务犯罪的技术难度要求,职务犯罪主体对自身的心理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扭曲满足,已形成的职务犯罪环境对其他公职人员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略论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根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权力是职务犯罪的前题;公职人员理想信念的错位、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是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体制转型过程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社会分配不公是职务犯罪的心理动因;执法不严、监督疲软、打击不力让职务犯罪主体有恃无恐。根治职务犯罪的对策是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领导干部是重点。把追究责任提到议事日程,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缩短体制转型过程,尽快实现改革目标,从深层次铲除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中职务犯罪的诱发因素有三一是文化冲突的加剧容易促使某些人心理失衡;二是权限的扩大促使外在诱惑增多;三是立法的欠缺促使犯罪的契机增加.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自觉抵御犯罪的能力和强化外部控制,增强社会对公职人员的约束力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当前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职务犯罪的成因及根源,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职务犯罪应通过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的福利制度;加强法制宣传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表现,它严重地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近几年来,我省检察机关在深入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培育整个社会的预防意识,构筑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防线,产生了积极的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通过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及其监管博弈分析,可知公职人员是否职务犯罪及监管人员能否履行职责。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治理必须双管齐下,在加大对监管人员失职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在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犯罪手段、社会危害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性。职务犯罪不仅会削弱人们对公职人员的信任 ,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并且容易产生示范效应 ,导致恶性循环。因此 ,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研究的新拓展——评王昌学主编的《职务犯罪特论》曹子丹侯国云所谓职务犯罪,泛指与国家公职人员职务有关的各种犯罪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它不是刑法上按照同类客体划分的类罪名,而是从理论上对符合职务犯罪本质属性的各种犯罪所作的概括。因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主流思想历来坚信人性本善,然而在职务犯罪中,对人性的过于信任,难免会让人陷入道德理想主义的泥潭,这不利于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将性恶论的思想引入职务犯罪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监督者以看待犯罪嫌疑人的姿态来审视权力者,这有利于监督者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公职人员也会以权力的危险性来认识权力,这有利于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提高警惕,时刻自我监督和自我内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