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家乡滕头村很小,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的一个村落,很难在地图上找到她;同时,我们滕头村很大,因为我的父老乡亲们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生生不息所追求的伟大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颁奖台上,中国宁波奉化滕头村书记傅企平的讲话赢得了在场的联合国官员、各国元首与贵宾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由衷地向这位村书记表达出敬意之情.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3.
金子 《今日浙江》2010,(8):32-32
纷飞的彩蝶是真实的,古砖旧瓦是真实的,鸟鸣虫唱是真实的,滕头村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是真实的……4月10日,记者在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竣工典礼上,率先体验了滕头村这个“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的魅力。宁波滕头村,是以“世界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而入选本届世博会全球唯一的乡村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和为贵;声与声,谐为上。和谐,历来是人类向往的理想境界,也是人民政协始终之追求。十年前,我到政协工作,出任常州市第十届政协主席,开始从事人民政协这一团结人的事业;五年前,受大家的厚爱,连任市第十一届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来说,和谐是稳定,是发展,是每个人都创造价值、享受创造成果;对个人来说,和谐就是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上善若水;而对机关部门来说,和谐就是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工作的和谐。在这里,单一。不是和谐;单打,也不是和谐。“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事物从来就是这样:只有一种声音,就成不了气势宏伟的交响乐;只有一种味道。就成不了耐人寻味的盛宴;只有一种物质,就成不了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在党政机关这个大家庭中,用良好的工作质量去创造“上下同心、内外和谐”的发展环境,去营造“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整体合力,这就是要有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6.
《观察与思考》2007,(21):61-63
<正>明代聂大年有词咏杭州风光云:"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自古杭州便是人、动物、植物、人文风光和谐相处的天堂之地,为多少文人墨客所倾倒。但今天,杭州作为以追求国际品质为目标的大都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  相似文献   

7.
"和谐"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形态和丰富内涵。在我国古代的和谐理念中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时,又应该注意辩证分析和正确拿来。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三大尺度.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求真"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求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求美"就是倡导和谐思维,追求和谐境界,实现美好社会理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遵循真善美的规律,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由于文明发展的差异,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从抽象本原的本质特征,到具体事物的对立统一,再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理性状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阐释可分为:抽象和谐论时期、具体和谐论时期以及发展和谐论时期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和谐关系论的观点,这里的"和谐"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物间共生、互利、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天勇  贺争平 《传承》2011,(5):65-67
"仁"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孟都崇尚"仁",认为"仁"是忧愁之不染,是精神之安宅。通过实践仁德,即以"爱人"求仁,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忠恕之道"近仁,以"慎言""好学"亲仁,提高自身修养与提升仁德境界,为当今由于追求物欲而致内心之空虚迷惘提供安立处所与精神支撑,从而挺立与实现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一个追求和谐共生的民族,一个具有较高审美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去追寻这种自由之美、和谐共生的美、精神愉悦之美。这体现在侗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认识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建构上,表现出深刻的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林春逸  刘鑫淼 《求索》2005,(6):129-131
柏拉图的正义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正义,正义的国家就是整体和谐的国家、正义的人就是德性和谐的人。但是,柏拉图所追求的“和谐”,不完全是正义的和谐,其正义观具有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正义是追求和谐的正义,其和谐是正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修己安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兴 《前沿》2006,(8):195-197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必须遵循"修己安人"的准则.即通过自我反省,知过必改,慎言敏行,好学多思,慎择朋友的方法来"修己",求得自我的和谐,通过先富后教,尊重人格,自正其身,知人善任,因人制宜的方法来"安人"求得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东屏 《理论月刊》2006,23(12):5-11
凡是有利于追求和谐的人类创造物均属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所追求的和谐目标,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终极性的社会价值目标。和谐文化的渊流在中西等各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和谐文化是由和谐理论、和谐观念、和谐制度与和谐装备构成的。和谐文化具有辩护批判、辨析优化、导向激励和协调整合四项基本功能。和谐文化既然是服务于和谐目标的工具,我们就不能为了打造和谐文化而打造和谐文化,而只能在追求现世和谐的实践过程中打造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和谐企业"是企业内部诸要素融洽互动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全生态和谐的企业发展状态.在形上层面,和谐企业的创建不仅需要企业组织成员树立统一的"道德世界观",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和内部秩序的良序化奠定主体条件,而且需要企业组织实体建立面向人--自然--社会三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世界观",防止企业因集体个人主义蜕变为不道德的经济主体,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远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和而不同"思想强调的某些非平等对抗性"不同"并不有利于社会和谐,它忽视了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平等对抗之"不同"和确立平等对抗性"不同"之"同"。我们需要赋予"和而不同"以新的内涵,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以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杨玉林 《前进》2005,(12):43-44
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经济和谐。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只有在经济和谐基础上,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物质基础。人们希望经济和谐,从人们的行为上也愿意去追求经济和谐,这是因为人们从切身的经济活动中体会到,经济和谐不止是对全局的发展有利,而且对团体和个人来说也是绝对有利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视和谐为福音,视不和谐为危害。尽管人们从愿望和行为上都追求经济和谐,但不公正的经济活动很可能走向人们愿望的反面,造成经济不和谐。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社会经济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但参与活动的人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构建"两个和谐"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实行了三大战略"以革命战争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以斗争与建设并重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和"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导构建和谐战略".这些战略在具体实践中完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社会重建的任务,有效推进了社会和谐化进程,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所具有的深刻性和借鉴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不能磨灭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校园":从概念到行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社会”的命题在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实现和谐。大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其独具的特质与功能牵动着社会的目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中,大学也要参与其中,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建设“和谐校园”。校园不和谐音符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和谐”一词只凸显了矛盾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冲突——“不和谐”。以往,我们更重视或者说更多看到的是校园的团结与凝聚力,较少提到校园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事实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  相似文献   

20.
百年·人物     
《小康》2021,(12)
正焦裕禄"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经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这是焦裕禄入党时许下的承诺。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