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叉巡察制度是党的巡视制度在基层党建中的创新,有助于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困扰,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保障党的纪律约束和政治任务的落实。健全交叉巡察制度,需要结合管党治党实践,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功能整合、机制创新,保障其权威运行,从而更好推动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2,(9):91-92
丁香桃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一个社会的信任状况,与其秩序类型有直接关联,政治秩序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秩序维持者总是力图建构和维持与其政治架构相一致的信任模式。根据社会自主性的高低,社会秩序可分为外控型秩序和自主型秩序。在自主型社会秩序中,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信任状况,与其秩序类型有直接关联,政治秩序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秩序维持者总是力图建构和维持与其政治架构相一致的信任模式。根据社会自主性的高低,社会秩序可分为外控型秩序和自主型秩序。在自主型社会秩序中,政治因素有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外控型秩序则不利于现代社会中信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徐梦萍  魏崇辉 《创造》2020,(2):74-75
实践中,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多元主体共识缺失,合作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资源分配不均,基础不牢固等困境。随着对治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入,重塑多元主体治理价值观,形成治理共识;健全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拓宽治理领域深度;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推动社会资源均衡发展;以基层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向下移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发展以稳定为前提,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政治信任式微之际,熟人社会的信任在解决乡村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熟人社会的信任对于解决大规模群体性冲突则显示其功能性不足,因此,建构农村政治信任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需要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审视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治信任的"异化"特征以及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呈现的实践悖论。首先,差序信任格局中的央地政治信任结构"异化"集中表现为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和民众对政策的选择性运用以及央地两级事权分殊和地方政府有责无权的困境。其次,在政治信任维系与现实利益支持的博弈过程中的信任关系"异化"则表现为政治体系刚性合法性需求与权力"异化"以及民众特定支持与经验性利益博弈特征。最后,政治价值实现与效用替代的共存悖论则成为政治信任功能"异化"的重要表征。由此,破解信任"异化"和实践悖论亟待政治系统敏锐洞察民众需求,回应群众期待,提升政治信任质量,从而有效推进反腐败工作和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高发期,各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不断涌现和积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前哨和基础力量,必须适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维稳能力体系,从而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13,(3):98-102
社会信任是检验一个社会“质量”的最重要标尺。借鉴欧盟的“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信任也是“社会质量”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当下中国较大面积的“社会信任危机”已经开始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转,影响到“社会质量’’的整体状态。因此,如何通过重建社会信任来全面提升“社会质量”,也成为人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良善的公共生活既要得到政治信任的润滑,也需要政治不信任与理性怀疑的促动,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悖论。该悖论有效展开的关键是理性怀疑的有效实现,体现为怀疑方式的制度化和边界的合理化,并对民众理性怀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政治信任悖论及其有效展开,对中国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定位、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命题,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执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定位,也是对中国政治国情认知的一次重大飞跃。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前行和发展。作为观察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个基点,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任的制度培育是通过"制度化"与"社会化"来实现的。社会信任的制度培育经历了由"制度化"到"社会化"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制度化"与"社会化"是社会信任制度培育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很多社会现象表明,中国社会一些地方的基层正在进入令人担忧的“无政府”状态。黑龙江省通河县魏玺村48户农民的土地被地方政府和恶势力霸占(中新网2009年4月27日报道),农民上告,反而成了被告。类似的案例,其他县、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封闭和不完善的代表体制下,代议机关代表的身份认同往往处于一种混乱或搁置的状态,往往非但不能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多向度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反而成为公民质疑、不认同政府的一个政治行为者或政治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黄金辉 《人民论坛》2013,(10):148-151
改革开放以来,以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公民社会发育的重要途径。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既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也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20,(3)
中央党校提出用学术讲政治的培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党校系统纷纷贯彻落实。基层党校因师资队伍、教学任务、硬件设施、学员情况等方面与省级以上党校存在较大差异,在推进用学术讲政治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基于S-M-C-R传播学模式,为了提升用学术讲政治在基层党校教学中的有效传播,需要采取系统性完善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程设计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和提升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信任度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內在要求.高信任度社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建设高信任度社会,必须从信任的发生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强社会中间组织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力促进共享共建的信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政治信任弱化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最为关键的,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二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改善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三是健全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在信息传播中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组织中的无形资产,对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群关系建设、反腐败建设等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新形势下,塑造民众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普遍信任、增加规范资本的有效供给、促进公民参与网络的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