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磊 《前沿》2022,(5):5-12+29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从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出发所提出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面向个体、面向民族、面向世界的重要时代价值,能够有效解决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困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图景。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已经具备了现实前提:人真正成为目的是必要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推进是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资源,个体与时代的共同追求是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次确证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命题的划时代意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绝非偶然,其闪耀着熠熠的理论之光,昭彰着深邃的历史之思,回应着迫切的实践之需,是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统合作用的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觉,遵循社会历史演进规律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觉,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国家繁荣昌盛、世界文明演进需要的行动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科学认识并阐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逻辑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下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面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手段价值、精神价值与动力价值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内在机理表现为通过目标设定、内在要求、功能发挥以及方法运用得以满足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开展先进性宣传、强化价值观引领与建构精神共同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要举措。在此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推动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4.
徐艳玲 《人民论坛》2020,(12):44-47
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资源,更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因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活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构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形成与精神文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精神生活是间接的、无形的,其评价体系应是多维的、多方面的,可围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过程和结果、需求与供给、整体与个体、物质和精神、主观与客观等层面进行设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素质、文化生产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化消费等维度进行评价,遴选出代表性的指标,推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之路的自信,关系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问题。现阶段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既要抓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动力,又要抓住重点群体提低扩中,更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全体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劳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意志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境界的内在统一。新时代劳模精神有助于引领个体劳动品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应通过固化劳模榜样示范效应、优化舆论宣传形式、强化劳动实践引领等方式,不断增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9.
颜晓峰 《人民论坛》2022,(22):24-29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开阔了共同富裕的领域,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包括精神生活富裕在内的共同富裕观逐步发展完善。提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进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比,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特殊的内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完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稳步推进的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涵盖其基础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从实践理路方面审视,需要在精神生产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共富。要深化精神生产改革、优化精神分配机制、夯实精神交往基础、提高精神消费能力,实现精神生产的共建、精神分配的共享、精神交往的共赢以及精神消费的共富,使人们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构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前沿》2022,(5):13-20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从整体性治理的学术分析框架出发,基于对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的实践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存在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文明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泛、文明实践数字化平台的共享性易用性不够充分、志愿者队伍培树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三级实践阵地的整体推进度不够齐整。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知行并举深化文明活动实践内涵,聚力通联升级文明实践云,扶优扶强打造文明实践志愿团队,以及精细管理做强文明实践三级阵地。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31-37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宏伟史诗的题中应有之义.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从其理论逻辑来看,它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其历史逻辑来看,它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应运而生,在党的伟大实践创造中丰富发展;从其现实逻辑来看,它助推新时代两个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者共同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政治概括和理论总结,又是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依据和遵循,还是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指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内涵、价值意蕴、培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路杨  王艳华 《前沿》2013,(3):12-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进程中,肩负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输出的大学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对大学而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制高点便是培育大学精神。因此,对大学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培育进行再认识、阐释和回望,对大学自身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毋庸置疑,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精神在当今时代应具有的时代内涵、大学精神的价值意蕴以及大学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期望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发展的内驱动力,成为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辐射之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养料,也让大学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话语能力是中国话语在其生产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中国话语的原创生产能力、引领实践能力、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理念贡献能力。中国话语能力不是预成的,也不是既成的,而是在其生产和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它生成于话语思想的科学性、话语立场的人民性、话语追求的时代性和话语目标的多向性。中国话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助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总是在该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遇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浙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浙江人的基本价值观,它既是浙江社会历史文化经验的总结,又是浙江当代实践精神的集中呈现,体现了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肖燕燕 《人民论坛》2010,(10):194-195
八一精神诞生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包含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丰富内涵。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价值。八一精神将进一步促进南昌军民关系的良性发展、继续激励南昌人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伟大成就、激励南昌人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共同富裕,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整体性治理的核心命题是解决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研究者认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着眼于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性运作,实现治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19.
徐双双 《重庆行政》2023,(1):103-10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重,要实现全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农民这一群体至关重要。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虽不断提高,但农民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却受到忽视,呈现单一化和碎片化的短板。随着这一短板逐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农民精神生活的改善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研究促进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改善农民精神生活品质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