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政权建设1936年至抗战胜利第一个县级工农政权成立1936年2月下旬,红军东征粉碎了阎锡山的防线,渡过黄河,进入吕梁山区。之后,红军总部在石楼西卫召开重要会议,就创立吕梁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后,各东征部队和张浩、李富春领导的地方工作委员会迅速在吕梁  相似文献   

2.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征战役期间,一度使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称号。但是究竟于何时开始启用这一称号,历来说法各异。一些参加过东征战役的老革命家回忆是1936年1月底,毛泽东在延长主持召开军委会议,研究东征作战方针,正式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而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有关著作和工具书,均把此事系于1936年2月。上述诸说,均不够准确。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准确时间,应  相似文献   

3.
正交口县红军东征革命遗址——大麦郊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大麦郊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2),当地人称"城门里"。1936年3月7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指挥部机关,从交口县水头镇出发,来到隰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今属交口县)。  相似文献   

4.
在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方面是否发布过《东征宣言》?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与商榷的问题。有当事人在其回忆录中声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同志任总指挥,毛泽东同志任政委。并发布了《东征宣言》。1936年2月红军东征开始。"还有当事人在回忆录中写道:"瓦窑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拟定了东征抗日计划,决定用40天时间进行有关准备工  相似文献   

5.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8.
1936年5月14日,为了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破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围攻和封锁,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迎接正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四方面军,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结成统一战线,在东征胜利回师陕北之后,中共中央在延川太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边界地区进行西征.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纵览》2011,(12):14-19
红军何去何从? 1935年12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了八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提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思路: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先发展,后巩固。1936年1月3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延长会议作出部署,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将红一方面军全军1,3万兵力全部投入东征。随即,1936年2...  相似文献   

10.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11.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从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东征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其间,毛泽东两次进驻永和县,成为永和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两次来到永和与第一次离开永和的时间基本清楚,但是他回师西渡的时间却有不同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毛泽东在东征红军渡河之前先行过河到达延川县(即5月2日离开永和),二是毛泽东在河东指挥,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东征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首次为在山西建立对日直接作战的战略支点作出的关系全党、全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  相似文献   

15.
1936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川县大相寺村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即"大相寺会议"),总结抗日先锋军"东征战役"的经验.同时,为了巩固陕甘根据地,向西发展,扩大红军和抗日根据地,并向南打通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联系,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一师以及骑兵团共15000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鹤亭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率部西  相似文献   

16.
文俊 《红岩春秋》2016,(4):14-15
正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提出以武汉为中心举行全国总暴动、集中红军"会师武汉"的计划。7月,四川省军委在江津召开全川军支联席会,决定将全省划为5个军区,3个月内发动组织17路红军,会师重庆,然后进军武汉。8月2日,四川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央决议精神,将  相似文献   

17.
正盘县会议,是指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在盘县召开的关于两军团下一步行动方向的会议。会议根据同红军总部和中革军委的来往电报,决定放弃在盘县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同总部会合。关于这次会议,在党史乃至军史上,少有记述,甚至重要当事人在当年的记述中也未提及这一会议,但研究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它在红二、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乃至整个红军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应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8.
193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东征宣言》,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积极准备东出河北与日军直接作战。但东征红军却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疯狂拦击。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27日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并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东征部队来到滔滔黄河西岸20余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住在陕北苏区干部白治民的家里。部队在这里休整16天。此时这里已经  相似文献   

20.
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红军奉命攻打赣州失利后,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中旬在赣州东北的江口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在总结红军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研究决定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时,中央局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