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绿色发展不只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而是要用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五大建设",形成绿色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绿色生活的新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发展绿色生态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生活需要,发展绿色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物质生活与绿色物质生活需要,发展绿色文化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与绿色精神生活需要,发展绿色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社会生活与绿色社会生活需要,发展绿色政治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与绿色政治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绿色消费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推动绿色消费,鼓励人们消费选择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以增加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从源头上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倒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产,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为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完善相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不仅清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生态底色,也指明了"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共生共存的关系。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海洋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德华 《世纪行》2013,(1):41-41
竹林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竹子作为环保高效的可再生资源.以竹子资源发展的竹产业已成为公认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已成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在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竹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的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的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间故事动漫改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国发2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能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文化生态视域下,挖掘整合贵州民间故事资源,进行动漫改编,既可转化贵州民间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又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动漫产业是贵州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有利支撑点,将贵州动漫产业和生态旅游结合发展,使生态文化运用到生态经济建设中,适合于贵州当前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贵州民间故事具有原生态民族文化气息,极具国际化潜质。要以具有原生态气息的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动漫改编,建立动漫品牌,促进消费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体系之一。什么是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经济体系是一种保持"生态中性"经济增长的经济体系,即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体系。它的具体特征是:生态影响最小化和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零碳可再生能源为动力驱动、清洁生产与生态产业链有机衔接、简约无废的物质消费与丰富的非物质消费并重。在实践中,构建生态经济体系,需要建立以反映生态要素稀缺性为基础的市场体系、以生态创新为依托的技术支撑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以生态资本增值和价值实现为目标的投资体系和以生态经济效率和效益为引领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生态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制定引导性产业政策、加快推进税收制度生态化改革、加强绿色金融制度创新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相似文献   

12.
金志丰 《群众》2022,(24):52-5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关键举措之一。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立足我省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小的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竭力破除资源瓶颈,锚定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围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更大力度、更有效率地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和转化实现。  相似文献   

13.
绿色生活方式内涵及其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对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尝试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间建立链接,整合绿色生产—消费系统展开分析,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联与互动。首先,探讨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包括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两个维度;其次,依次分析了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面临的困境与障碍;最后,提出了绿色生活方式的促进机制,包括充分发挥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系统,积极开展绿色价值共创,改善绿色产品属性与建立绿色消费社区,利用非理性因素促进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4.
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因为,绿色消费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推动绿色消费,鼓励人们消费选择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以增加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从源头上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倒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产,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从当前的消费现状来看,在  相似文献   

15.
消费拉动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需要引导和树立健康、绿色消费理念,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发挥市场在消费与产业有效对接中的"显示器"作用;提高中上等收入群体数量和消费能力,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2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决定》强调,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是在顺应世界绿色发展新潮流、反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撷取和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含四重向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前提关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指向;改善民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归旨;生态科技和生态法制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高歌猛进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7,(3)
海南自建省以来,始终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环境,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未来,海南仍然要立足于海南的生态优势,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除了注重生态环境之美的打造,更要注重人的心灵生态之美的塑造。塑造心灵生态美是打造美好新海南的心灵基础和根本前提,心灵生态美需要绿色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培育绿色文化,需要构建绿色消费新模式,推进绿色生产新方式,建立绿色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小辉 《群众》2023,(1):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辐射重叠区域,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板块,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新时代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绿色文化代表了当代人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新高度,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及规划,蕴含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我们不仅要展现绿色文化的时代特色,还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绿色精华,推动绿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