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纪桥》2017,(11)
国际宣传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管对外宣传的机构。国际宣传处配合抗战军事、外交开展了大量对外宣传活动,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对外宣传采取不同的策略。抗战时期的对外宣传参与人员复杂,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对外宣传。国际宣传处的对外宣传揭露了日本的战争暴行,宣传了中国军民抗战的英勇精神,推动了英美援华抗日,提高了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由于蒋介石奉行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抗战宣传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相继被日军占领,香港成了我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联络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枢纽。由于英国政府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得以在香港角逐,国际斗争的变化在这里也及时有所反映。中国共产党为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共的抗日主张,团结海外一切抗日力量,在取得港英当局的同意后,于1938年1月,以“粤华公司”为掩护在香港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1941年12月撤退。当时中共中央地处偏僻的西北一隅,通讯闭塞。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不便直接做海外统战工  相似文献   

3.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利用海军力量,迅速对我国沿海地区展开封锁,以切断国际援华战略物资进入中国的通道。沿海被占领后,云南因建有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通往东南亚各国,一时成为国际援华战略物资进入中国最大的集散地。为此,日军在未占领武汉、广州之前,就匆忙对云南首府——昆明发动了试探性的空袭。1938年9月28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的9架96式陆上攻击机首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中苏在对日立场上有诸多共同利益。两国由长期的疏远开始走向合作。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中苏相互支援和配合。由于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促使中苏双方开辟了西北国际战略通道。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  相似文献   

5.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6.
正扶植伪政权,豢养伪军,施行"以华制华",是日军在福建殖民统治的主要手段。日本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策划以台湾为基地,控制台湾海峡,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南进通道。日方欲重演华北"以华制华"故伎,在福建发动了所谓的"自治运动",阴谋组织伪自治委员会。为此,派铃木三郎化名杉村,任闽省伪自治委员会军事委员,具体筹备。他在福州金陵医院设通讯机关,与日本驻福州领事馆武官须贺一再密商自治会发展事  相似文献   

7.
李鹏  唐静 《党史文汇》2006,(11):38-39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8.
正抗战伊始,由于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的陆路、海陆通道均被切断,于是与苏联接壤的新疆,此时独特地域位置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在抗战初期接收从苏联至内地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80%的国际援助物资来自苏联,这些物资的90%都是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至内地的。  相似文献   

9.
<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申区望龙门街道解放东路街征收局6号,是一幢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当时位于南京中山北路32号。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迁渝宣言,外交部也随之移驻重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关于在外华侨、居留外侨、中外商业等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国民政府迁渝之初至1941年秋,是抗战外交的"苦撑待变"阶段,国民政府外交部为争取苏、美、英等国的外援和建立远东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以及为冲破远东慕尼黑阴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努力,最终在谋求苏联援助、美英援助方面取得重大成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外交格  相似文献   

10.
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其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对这种援华政策的性质,在50年代中苏友好之际是给予全盘肯定的,即使对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存在的民族利已主义也不置一词。8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的研究逐步展开深入,同时对苏联援华问题的评论也呈现一种相反的倾向:不仅批评了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确应批评的错误,而且认为抗战初期也存在类似错误。这样大起大落的评论是难以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的。为此,需要我们持一公正客观的态度,本文拟就如何看待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略陈管见,希冀同行指正。一笔者认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是国际主义的。否定论者则认为,苏联此间援华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谈不上什么国际主义。这种观点西方有,国内也不乏其例。曾作为陈纳德“飞虎队”成员之一的杰克·萨姆森,在80年代写的回忆录中就这样说,苏联在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国际方面的援助.先后在西北、西南、沿海等地建立了多条国际援华大通道,其中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建立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最长,其建立和发展与当时的共产国际和苏联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有着重要的联系.甘肃,是这条大通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大量军事物资、还贷物资的转运和与苏联之间人员的往来,无论航空还是陆路运输,甘肃都是必经之地,尤其是省会兰州,成为中苏空军重要基地和物资转运中心,在国际援华大通道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英两国博弈的重要场域,新华社香港分社成为两国联络交涉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英国急于获知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态度,警惕中国政府与香港民众之间的联系,对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运作予以干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将香港同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相联系,充分重视驻港机构在联络、宣传、外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坚持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独立运作。中英两国的较量导致新华社香港分社多次调整职能定位,直至1958年成为中国政府在香港的最高代表机构。  相似文献   

13.
《红岩春秋》2016,(4):43-44
正黄山抗战遗址群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抗战遗址中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抗战遗址群,同时也是抗战遗址中最具国际意义的二战遗址。抗战期间,黄山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中枢的场所,是远东战区指挥中心,是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重要历史地位、重要历史贡献的价值体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时中国时政要务的决策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悬而未决的西藏问题,1941年国民政府决定利用当时开辟国际援华通道之机,修筑途经西藏的中印公路。然而,此举遭到了英国的多方阻挠。为此,国民政府利用印度问题进行了反制。对于国民政府的这一举动,英国极为忌恨,直接煽动西藏"独立",以为报复,由此造成了严峻的西藏危机。面对英国此举,国民政府由于实力所限,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只能被动应对,转而与噶厦协商危机之解决,但未能奏效。在此之下,国民政府被迫考虑采用军事手段维护对藏主权。面对军事压力,噶厦态度开始软化。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最后通过政治手段化解了危机,挫败了英国煽动西藏"独立"的图谋。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援华会、保卫中国同盟在美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相继成立。中共与保盟、美国援华会通过不断探索,合力编织国际协作网络,打通信息与物资渠道,创立多家国际和平医院,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医疗援助。1942年以后,抗日根据地的外国医生定期撰写、发送医疗情况调研报告,国际援华机构得以对根据地的医疗项目执行情况作出客观绩效评估,帮助中共建立了坚持抗战、实干清廉的良好国际形象。中共与保盟、美国援华会关于医疗援助的互动过程是抗战时期中共成功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不久,日本经国民政府允许,重新进入中国近海捕鱼。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予以谴责,并领导沿海解放区开展对日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建立起军事护渔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联防体系。1955年中日签署渔业协定,海上斗争暂告缓和。岸信介上台后与华交恶,中共“以打促谈”,发起对日远海渔业竞争,迫使日方重回谈判桌前。整个过程中,中共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斗争策略,维护了中国在东、黄海的领海主权和捕鱼权。  相似文献   

17.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面抗战。虽然此次大战的地点仍在与南京为邻的上海,且规模比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更大、更残酷、更惨烈,但由于这是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引敌南下战略的实现,所以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8.
1938年2月,国际反侵略运动总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世界援华制日大会,中共领导人积极参与、陕甘宁边区各界热烈响应、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持续关注。中共对世界援华制日大会的态度,表明了中共坚持独立自主与全力争取国际援助相结合的策略方针,是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与抗日国际统一战线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从一座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舞台;从一座古老的军事要塞,一跃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指挥中枢。  相似文献   

20.
军事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军事外交战略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的"一边倒"战略到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战略,到十八大后全面推进,展现大国风范的转变。新中国军事外交战略逐步发展成熟,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