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战略环境分析,制度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基于内部最大优势,制度强国的首要战略部署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全面提升国家制度吸纳力、整合力、执行力的源头活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制度强国的战略部署是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容性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国家制度吸纳力。基于外部最大挑战,制度强国的优先战略部署是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制度整合力。面对内外叠加重大考验,制度强国的战略部署要继续完善重点领域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提升国家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新时代,对于我们党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战略部署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回答:(1)新目标: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态势的判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确立"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目标,其关键在于传递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决心和勇气。(2)新策略: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十九大报告明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求凡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时代意蕴、基本思路、战略部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开启了法治中国的新征程。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决定》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对法治建设的要求,深刻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彻强化问题意识及问题导向,彰显了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强烈的改革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遵循、基本原则、重大任务、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法治建设的好与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价值尺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纳入到法治建设当中,我国的法治建设已提上日程,这是一次伟大的上层建筑改革。文章就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合理性、法治建设的本质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进行探究,希图有利于国家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发展”这一概念,常常同“现代化”概念通用。自从一九七九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法制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日程和政策之中。法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中国的政治家、学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进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在跨入现代化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依法治国,扭转“人治”现象,使全社会步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时因“燃料”匮乏而被拖住后腿。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缺少煤炭二千万吨、石油一千万吨、电五百亿度;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缺电而不能发挥作用,影响产值近一千亿元。 专家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能源不足的状况,除了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措施,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外,还必须建设一两个大型能源基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两个设想;一是建设以长江三峡为中心的能源基地;二是建设地处黄河中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发展失衡状态,城乡发展失衡尤为突出,农村长期被边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矫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状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使我国现代化在新阶段实现协调、平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价值诉求的体现。在现阶段,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以技术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调整城市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既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层面,也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有力杠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文化方面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形成了三类文化并存,两大矛盾突显的格局.为了推动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的文化建设应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以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着眼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鉴于此,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冷战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解体,世界正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另外,在总的形势趋向缓和的同时,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和危险因素。所有这一切既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本文拟就此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单市话局、北京国际电信局、北京——武汉——广州中同轴电缆等三项重点工程的兴建,说明我国邮电通信事业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情况已经引起重视。在党的十二大上,邮电通信同能源、交通、教育科技一样,已经被列为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在邮政方面,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国邮路总长已经达到四百六十七万公里,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五点六倍;全国百分之九十六点九的生产大队通了邮路,各类邮政业务大幅度增长。仅报刊一项,全年发行总数就达到一百七十七亿六千万份。在电信方面,已经初步建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3,(4):62-64
<正>如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的核心在于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首先,需要创新组织方式。数字技术创新要从具体的垂直场景切入,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基础研究的创新推动产品不断迭代优化,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逆向线性模型,从安卓系统到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及数字安全技术,大都如此。  相似文献   

14.
当下,正在建构中的中国文化哲学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从历时的维度上看,中国文化哲学首要的使命是超越传统农耕文化的厚重积淀,用科学理性塑造社会主体,实现社会主体的现代化;而从共时的维度上看,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语境,中国文化哲学的使命应定位于用人文精神塑造社会主体,重建总体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世界民族研究,自1979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建立专门学会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成果引起了国内民族理论界的普遍重视。通过这个重要学术领域的开拓,大量的关于世界民族的各种信息、资料、理论探索和分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理论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化。但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干扰和影响,致使这一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段空白,造成基础理论薄弱,观念亦趋陈旧,除一些较著名的民族外,对世界大多数的民族,我们都还知之甚少;就是对世界一些重要的或知名的民族,我们对其社会特征、历史条件、经济结构、文化生活、心理素质和民族关系等等,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自己独立的分析和探索,这是和我国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世界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16.
邱连波 《民主》2009,(10):34-36
从2007年4月美国一公司破产引发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过后往往催生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从而推进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当世界各国还在共克时艰,采取措施,恢复增长,防止衰退,维护开放,加强金融监管时,我们应该根据国情,抓住机遇,从更高、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上,思考现代化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郝贵生 《理论探讨》2005,1(1):80-83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两个基本支柱之一,然而它却是哲学理论界研究的薄弱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革开放、执政党建设、反腐败、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都要求深入研究群众史观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海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南海问题的实质是美国与中国在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斗,结合南海问题剖析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和矛盾,对于全面、客观分析评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需要进一步务实,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技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的转变,而新中国法治建设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也经历了一个从缺位到归位,再到不可或缺角色的转变过程。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法治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  相似文献   

20.
郭万保  刘昕 《学理论》2023,(1):10-12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引领着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