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付传 《行政论坛》2009,16(5):68-70
政府行政管理活动,行政领导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务员的自我管理及其政务活动的开展,均应有其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这种行政理念的传播需要规范化的行政领导行为、理性化的行政领导方式和双重的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而行政领导行为选择的舍制度性、理性化、以及行政领导者双重影响力的合理建构是行政理念传播视阁下的规范行政领导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域外看,大陆法系国家德日发展成果显著,当下中国学界,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莫衷一是,目前行政行为效力研究仍停留在术语选择和概念确定上,缺乏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的总结。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厘清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的概念,侧重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认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虽然多年来争议不断,但是,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国情,通过理论研究和选择,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可以确定为:公定力、执行力和存续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关于行政行为的效力形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效力形态的认识。缺陷的缘由在于未能从效力层次出发来解释行政行为的效力形态。只有结合行政行为的效力层次才能明晰行政行为的效力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行政行为的界定、性质和分类的探讨入手,认为行政行为的核心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简单回顾了理论界目前对行政行为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政治系统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行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宋慧宇 《行政论坛》2004,4(6):60-62
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其内涵外延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一个相对宽泛的立场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加以探讨,可以吸收行政活动实践中具有全新典型意义的行政行为表现,扩大行政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更新行政行为理论,促进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牛兴林 《学理论》2022,(10):78-81
现行司法实践中通常把未送达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一般判决行政机关败诉。对未送达行政行为做出实体裁判,无论做出撤销、确认违法还是确认无效判决,均弊大于利。对其如何裁判,不妨换个视角,从行政行为效力入手加以解析。未送达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和第三人没有产生拘束力,对其他国家机关(法院和其他行政机关)也未产生构成要件效力和确认效力,经过360度无死角审视,未送达行政行为并未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当事人不应针对其发起争讼。如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送达行政决定或后续执行行为侵犯其权益,可以发起履职之诉,或将执行行为提交司法予以审查。另外,对于行政机关的继续送达行为,应分类区分处理,对于负担性行政行为不予容忍,而授益性行政行为可以继续送达。  相似文献   

8.
推进行政礼仪规范化建设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呼唤新的行政礼仪文化。政府应与时俱进 ,推进行政礼仪规范化建设 ,创新和丰富行政礼仪文化内涵 ,做到以礼行政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艳霞 《理论探索》2005,(1):124-125
事实婚姻一直是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的难题 ,新《婚姻法》对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 ,但这一难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明确立法的价值趋向 ,又要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尊重相关事实 ,这样才能使法律不至于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姜士伟 《行政论坛》2007,34(4):13-17
政府行为规范化的内涵表现为两个层面:首先,政府行为规范化本质上是一系列价值追求综合体,即合法性、民主性和理性;其次,政府行为规范化表现为一系列的行为活动,即科学化、制度化、透明化、程序化和责任化。  相似文献   

11.
试探行政惯例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惯例是在行政上经过长期的、不断的反复地施行 ,从而构成行政活动的通例 ,它是一种稳定的行政行为方式。在行政行为上 ,行政惯例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范围 ,它不直接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而对内部具有直接的、实际上的约束力 ,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对我国的行政惯例进行分类 ,包括 :会议、文件、批示、指示 ,组织人事 ,工作制度。由于惯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在实际当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便某个行政行为无效 ,也很少去考虑跟惯例的关系。通过分析 ,本文旨在提出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行政行为的监督来减少不良的惯例。  相似文献   

12.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审批范围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我国政府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规范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行政审批范围的设定是确定行政审批其他相关内容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审批范围设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我国行政审批范围设定的原则,从而提出规范行政审批范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决策系抽象行政行为,当前我国决策听证的主要问题在于听证结果对于最终决策没有明确其法律拘束力,故其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相比在听证目的、发动主体和条件、组织和参与者、听证记录和结果效力等方面存在瑕疵。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效力,一是行决策听证的效力保障;二是完善决策听证的效力责任。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抽象与具体的分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应然性充分体现了该分类存在的价值,在分类基础上对抽象行政行为作全面研究,其进入行政诉讼的过程对法治的推进、人权的保障、实现宪法可诉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都大有裨益。在这一过程中,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分会越发模糊,随着其上述使命的完成,该分类存在的必要性也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代娟 《行政论坛》2007,(4):58-61
行政行为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即对任何人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理论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我确信说"、"法安说"、"既得权说"、"社会信任说"以及"适法推定说"等。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存在具有正当性,但其界限是有限的,即"有限公定力说",行政行为界限就在于无效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及其对策。认为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一是行政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行政行为的总成本大于其总收益。三是行政行为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四是行政行为信息不对称。针对上述成因,设计了行政激励机制、行政约束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来综合解决行政行为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济,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权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分析,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行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可能性。因此,应对内部行政行为进行最低限度的程序制约,对行政机关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内部行政行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
20.
谭宗宪 《理论导刊》2004,(10):18-20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特殊性、现实性要求必须规范其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必须是有限的、公开的、服务性的、效益性的以及法制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行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点在于微观经济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