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东方案是著作权领域一个典型的案例。本文在全面审视该案的基础上,运用著作权法基本理论,详细分析了其中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旨在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3.
王志强 《法学研究》2003,(3):146-160
以《刑案汇览》中运用成案裁决案例的基本史料为基础 ,并借鉴现代判例制度的理论 ,从法律推理的角度探讨成案的具体论证方式及其中所体现的法律思维过程 ,可以较为清楚的认识清代成案制度的性质、特色以及当时法律结构的模式。清代成案具有较明显的司法效力 ,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清代对成案的运用已形成一套富有特色、较为复杂的论证方式 ,但与现代判例制度相比 ,在区别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是当时的权力分配体制和法律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常林 《证据科学》2009,(5):629-634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6.
李振贤 《法学家》2023,(3):45-59+191-192
与域外判例法思维主导下的类案同判理论与实践不同,中国语境下的类案同判具有多重意涵与特定的实践机制。中国语境下类案同判的背景是以判例广泛运用为基本条件,在法院整体运行中解决司法共识的形塑问题。由多层次的中国语境所决定,类案同判兼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司法伦理的基本原则、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与审判监管的基本方式等多重意涵。在司法实践中,“类案”辨识机制是基于“价值单元”的案件相似性的再现,“同判”实现机制则是综合考量司法权威与司法理性之基础上类案司法见解的趋从。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司法共识的制度化塑造,应注重类案同判的诉讼程序构造、判例运用制度的系统性完善、类案同判的信息化赋能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案例,从何平诉教育部考试中心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谈起,深入剖析判决中值得推敲之处,分析高考试题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中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发表的作品的情形,理清合理使用与著作权侵权的界线;同时,文中又援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诉北京新东方学校侵犯著作权、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将其中存在的合理使用问题与何平诉教育部考试中心侵犯著作权纠纷案做横向对比,从而指出现今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案制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让适合的人办适合的案件从而实现整体办案质效的提升。实务中,现行分案制度出现由于分案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而影响员额检察官的办案和工作效率的问题。为破解前述问题,分案管理工作应以个人能力需求提升为导向、以优化分案制度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从人员、案件数量以及难易程度三个维度合理测算分案指标,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著作权侵权诉讼的中国QQ珊瑚虫案和美国Napster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著作权的相关性与不同性,分析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制性弊端,对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法律,既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又支持创新和保证社会共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肖像”画案若干法律问题探讨吕国强吴冠中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本文就该案中所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案件的基本情况上海朵云轩(以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PIERCY v. PIERCY     
《Family Court Review》1991,29(3):339-343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High Court of Australia affirmed the Supreme Court of New South Wales' determination that a doctor has a duty to warn a patient of any material risk involved in a proposed treatment. A risk is considered material if a reasonable person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would attach significance to the risk, or if the doctor is, or should be, cognizant that the particular patient would express concern about the risk. The trial court overruled the precept that a doctor could not be found negligent in warning a patient if the doctor acted within the purview of common practice, even though other practitioners may follow different procedures and regardless of the particular patient's concerns. In this case, Maree Whitaker became essentially blind after an unsucessful operation on her right eye caused sympathetic ophthalmia in her left eye. Although there was no question that the surgery had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requisite skill and care, Ms. Whitaker petitioned the court for relief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ophthalmologist, Dr. Christopher Rogers, to warn her of the possibility (approximately 1 in 14,000) that the sympathetic ophthalmia condition could develop. The trial court's award of damages was affirmed because, in spite of Ms. Whitaker's expressed specific concern that her "good eye" not be harmed, Dr. Rogers did not inform her of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