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杰 《实践》2014,(7):38-39
<正>人类社会中有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但是像大学这样的社会组织,非常少。它非常独特,延续千年,却又一直保持着一个辉煌而持久的社会地位。究其根本原因,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它是我们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我们整个社会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而,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学术追求也就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杨晓红  丁森 《世纪桥》2013,(12):40-41,43
走进21世纪的人类,一方面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福祉,一方面又经受着高度精神文化矛盾的考验。生态的破坏,人文精神的衰退,文化关系的失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的阴影投射到大学校园里,大学不再是一片净土,组织失调、学术品格变质、创造力匮乏、道德约束松弛等文化失衡现象正在消解着大学的品格。因此,大力张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大力促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等大学文化生态系统因子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是搞好大学文化生态建设,提高大学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们谈文化,如果将文化与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联系起来,很明确,那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但是,如果从文化最基本的意义上去体会文化的内在涵义: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活动,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创造。那么,观念形态的文化,就是体现着人类活动过程中具有社会整合力与创造力的观念。而最具有社会整合力与创造力的观念,就是能构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影响着这些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论点:文化史观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唯物史观则认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两种思想从表面上看是互相矛盾的,但事实它们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不可逾越,他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5.
韩美群 《学习论坛》2006,22(8):56-58
就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论点:文化史观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和最终决定力量;而唯物史观则认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两种思想从表面上看是互相矛盾的,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不可逾越,它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6.
龙岗 《实践》2003,(10):28-29
一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承和创造的过程,为了使人类文化创造不至于因个体自然消失而消亡,人类需要档案作为载体使之广泛传播和永远流传.人类就是借助档案,使前人的文化创造得以沉淀、积累,铺垫成为进步创造基石,进一步创造的成果又以同样的方式积累在档案库,从而成为后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档案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得以确认.   ……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1,(10):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十  相似文献   

9.
弘扬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迷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认识、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历史,又是一部不断地与愚昧迷信作斗争的历史.科学正是在批判迷信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伟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及构建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旭平  魏巍 《求实》2006,(Z2):253-254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实质伟大的大学必有伟大的精神。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为了实现对一切科学知识、事实原理、思索创新的强有力保护而激发累积起来的一种内部原动力,它的形成是多种社会自然因素长期相互撞击和融合的结果。大学的“大学精神”同国家特征、民族个性及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它是国家意识形态同社会流行趋势相互冲突与融合的结果,是大学抗打击和求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从本质上说,大学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的职责,表现出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对人类缺陷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人类出路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传播、探究的场所,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学术与文化的组织。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各种不良学术风气的频繁出现,作为大学知识传播、创造与应用主体的大学教师,其学术责任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建构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中,大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大学文化建设这一领域,大学精神建构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伟大战略的深化和延伸,有着重要的价值功能和意义。一、大学精神彰显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传播,探究的场所,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学术与文化的组织.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各种不良学术风气的频繁出现,作为大学知识传播、创造与应用主体的大学教师,其学术责任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传统和风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大学历史,不管办学时间长短,都会形成自己的传统与风格。基于这些传统和风格,各高等学校都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以此形成了各自学校所独具的人文精神。当代大学也就是在这种特色各异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支撑下获得发展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高校之间的竞争体现为观念、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竞争。没有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而构成的独特的精…  相似文献   

15.
一所大学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的养成和发扬。著名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乃在于她日积月累积淀起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产生的持续不衰的影响。大学正是因为其文化精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人类追求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自娱文化,体育因人的需要而存在,因人的需要而发展。体育之所以能在人类社会绵延千载、生生不息,合理的解释就是它契合人类追求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最根本、最直接的决定力量。这不仅形成一系列新的经济活动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人类文化价值观念。这预示着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文明阶段——知识经济文明形态。历史事实表明,当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孕育诞生时,往往提供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创造一个民族的辉煌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抓住历史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政者。我们已经有了惨痛的历史教训。清代康乾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的领导干部.由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边远地区高校领导干部普遍缺失大学理念,这是制约这些 高校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直接的文化撞击又是观念塌陷与重组的重要方式,因此,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选送边远地区高校领导干部到国内中心城市重点大学对口挂职进修,不失为一种重塑他们大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理论标志,在实现跨世纪伟业中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这种理性的、自觉的先进文化意识。大学作为新思想的策源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文化中心,如果缺乏先进文化对师生的培育和塑造,没有一种进步的文化精神提供价值支撑、行为规范和力量整合,学校就会失去秩序、稳定和前进的方向。先进文化应该成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生存境界。 一、以先进文化为生存境界实施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校园文化的时代主题和社会品质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进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的四个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大学是社会的细胞,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群体和谐、体制和谐、学科和谐和文化和谐。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内部,可以根据不同类属,把相关的个体划入不同的群体,通常一所大学,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这是大学校园内最自然的群体。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施教群体与受教育群体、行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