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新闻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27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相似文献   

2.
看点     
《中国人大》2011,(13):4-4
社会保险法宣传周启动吴邦国委贝长作出重要批示 社会保险法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全国社会保险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于7月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走过10年征程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党和国家在依法治国进入关键时期的政治思想指引,对推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法治精神,就必须开展好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大要闻     
吴邦国会见汤加议长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汤加议长图伊哈安加纳。(任新华)  相似文献   

6.
法治博览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蕴李林2014年10月27日在《学习时报》撰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蕴》认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和"加快"这三个关键词的时代意蕴。"全面"就是要把依法治国事业视为一个庞大的法治  相似文献   

7.
李波 《今日浙江》2007,(18):50-50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求.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要求,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大要闻     
吴邦国会见斯洛伐克国民议会议长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斯洛伐克国民议会议长帕什卡。(任新华)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法治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基础。近年来,宜昌市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表明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宣示着法治时代的到来。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持用法治精神治国理政,在全社会弘扬法治文化,坚定全民法治信仰。凝聚依法治国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治国问题曾特别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  相似文献   

12.
冷超 《群众》2014,(11):10-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宣示着法治时代的到来。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持用法治精神治国理政,在全社会弘扬法治文化,坚定全民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北京观察》2007,(12):15-18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报告通篇融汇了法治的精神,堪称是一篇弘扬法  相似文献   

14.
正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0,(34):65-65
<正>12月4日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法制宣传日。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  相似文献   

16.
陈卓 《今日浙江》2014,(20):24-25
正普法走到"六五",内容、形式在变,不变的是核心——让更多的人享受法治的阳光雨露。早在2006年"五五"普法启动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强调指出:"要通过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进一步弘扬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通过8年的实践,浙江正"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2013年11月5日开始,全省1848  相似文献   

17.
"弘扬法治精神"和"树立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前提。在关于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理解上,存在着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自身内容的泛化(或者扩大化)问题,它模糊了人们对法治的认识;存在着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相互混淆的问题,它影响了法治精神的有效弘扬和法治意识的有效树立。因此,要适度区别"法治精神"与"法治意识",要精准提炼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核心意蕴,为科学确立"弘扬法治精神"和"树立法治意识"奠定思想基础。法治精神是法治自身的客观精髓和神韵,法治精神的核心意蕴包括法律主治精神、人民主治精神和平等之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的关键在于执法者阶层对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法治的主观意象与认识,法治意识的核心意蕴包括法治自律意识、法治信仰意识和法治敬畏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在于全体公民法治意识核心意蕴的树立。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人治"社会已经脱胎换骨,又带来了"有法可依"以后的新思考。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习近平同志提出,"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凸显了法治精神在依法治国新阶段中的重要作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方面的支撑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着力弘扬民主法治精神,自觉投身民主法治实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