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以来。临沂市在全市少数民族村中深入开展了“同心·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完善了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帮扶”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领导帮扶机制。市、县领导班子每位同志联系一个民族村,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居由市(县区)委书记、市长(县长)联系。全市少数民族村全部纳入了市县两级领导联系点。二是部门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一战线》2006,(8):22-22
河南省兰考县委统战部在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实施“民族村书柜”建设工程.分别在7个民族村建立“民族村书柜”点,免费赠送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万余册书籍在7个“民族村书柜”点定期循环,让少数民族群众常看常新。通过赠书送知识,助农强素质,加快民族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相似文献   

3.
声明     
黑龙江省肇东市委统战部强化措施,加大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1.单独成立黎明镇托公达蒙民族村。我们与民宗局根据黎明镇托公村蒙古和达斡尔族村民占村民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实际情况,向肇东市政府申请成立达蒙少数民族村。经市政府批准后,黎明镇托公达蒙民族村举行了成立挂牌仪式。该民族村是我省唯一一个达蒙民族村。2.重点帮扶民族村。我们确定统战部、民宗局、农委和民政局等6个部门为3个民族村的重点帮扶单位,由统战部牵头。3.帮助民族村制定发展目标。我们根据3个民族村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其制定长期发展目标,推动民族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4.为民族村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与市民宗局积极同省民委沟通联系,争取扶持资金20万元,为明久乡明久满族村修筑两公里的水泥路面。我们还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把“打工经济”作为致富的一条途径,并帮助其解决外出打工问题。还帮助民族村打井,整治村容面貌,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统一战线》2012,(12):71-71
去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在全市少数民族村居中深入开展了“同心·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完善了民族村居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帮扶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领导帮扶机制。在区镇两级建立了民族村居帮扶联系点制度。区镇领导班子每位同志联系一个民族村居,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省会昌县将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寨、弘扬特色文化、培养特殊人才作为推动民族村发展的总抓手,积极探索建设民族村的有效措施,用“四个坚持”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序稳步开展。  相似文献   

6.
节日     
在昆壮族同胞欢庆“三月三赛歌节” 3月27日,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的云南民族村锣鼓喧天,歌声飘扬,近千名在昆壮族同胞在云南民族村壮族村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自24日开始,文山州政府、省壮学研究会、云南民族村就在民族村内举行了以壮族传统歌曲为主的赛歌活动,除壮族歌手外,彝、白、藏等民族的歌手也同场献艺,以这种形式庆祝三月三节在昆明尚属首次。27日下午的庆祝活动把赛歌节推向了高潮,来自文山、玉溪等地的壮族文艺工作者及云南民族村的各族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举行了壮族传统的祭竜仪式和壮族人民…  相似文献   

7.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2,(12):62-63
省民委组织百名民族村官参加新农村建设发展论坛11月30日至12月3日,省民委组织来自全省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县市、省民委“四群”教育联系点等地的2()0多位少数民族村官参加了CCTV2012年度“‘三农’人物面对面,走进昆明福保村”主题晚会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省民委党组书记侯新华出席活动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省民委副主任岩秒出席论坛并就少数民族村如何学习福保发展经验,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路子等问题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8.
张卫民 《创造》2008,(9):68-69
资产总额5.9亿余元,挂牌售价3.773亿元。中外闻名的民族村为什么要以“优惠价”出售?前途如何?谁欲接盘?民族村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7,(6)
10月12至15日,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泰国清迈中华商会在泰国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胜地清迈市联合举办了"黄埔缘·民族情—相约泰国亲情联谊会"。联谊会以黄埔情缘为脉络,以亲情、乡情、友情、民族情和爱国情为纽带,把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和美国、  相似文献   

10.
山地民族村落共同体作为有别于城市社区与典型农村社区的共同体形态,以其变迁视角反观“亦工亦农”生计模式,发现家户“亦工亦农”生计偏好不仅受国家制度、国家政策等国家规则的影响,也受族群认同与信仰、交换与互惠等乡土规则的影响,更受理性小农家户生计规则影响。在村落变迁语境下,规则生产的最终目的和无意后果使“亦工亦农”嵌入到村落共同体秩序中,形成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生计模式。当下,村落“软治理”的实践路径依赖是对村落终结普遍诊断的突破,同时意味着少数民族村落共同体内规则再生产和秩序建构正经历规则“硬治理”到复合规则“软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政协委员当“妈妈”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政协委员和统战人士积极参加当“代理妈妈”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近日有21名困难学生得到了资助。同时,他们认真落实“三五工程”,积极在农村通自来水、文明生态村创建、慈善捐助等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献策出力,目前,各种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图为滕州市政协委员、益康药业公司经理高肇林向结对帮扶的学生发助学金和学习用品。(陈冰王双勇摄影报道)图图片片报报道兰考县打造“民族村书柜”河南省兰考县委统战部在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实施“民族村书柜”建设工程,分别在7个民族村建立“民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镇平县委统战部发挥统战优势,把握民族经济工作的特点和“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典型带动”的原则,扶持引导少数民族村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柳泉铺乡田岗村是全县20个少数民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田岗村位于镇平县柳泉铺乡东部,是回族聚居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30户、986人,耕地面积803亩。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在蜀中大地传播:拥有700亿资产的特大型企业———四川神华集团面向全球招聘两名副总经理。一石掀起千潮起。热潮来临,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铁律已然成为国人的共识: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宝贵资源,一个国家没有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就难以实现经济腾飞,就难以成为经济巨人。热潮背后,蕴含着四川推进“两化”工作的酸甜苦辣,蕴含着全国“两化”工作的先行者之一———四川省委组织部的艰辛求索……地处内陆腹地的四川,近年来较之沿海发达地区,似乎每每在诸多“新生事物”上居于“后…  相似文献   

14.
说四月八———节日风俗钩沉辛夷农历四月初八是汉族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汉族的民间节日相融合,一个是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释迦牟尼顿悟成佛的“成道节”,与我国古代的腊祭同日;一个是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称为“浴佛节”,在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5.
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永常 《思想战线》2006,32(4):96-101
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顺应“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在确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基本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参与、财政刺激、教育培训、监控评价等方面,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合理开发,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保证。曲靖地区是典型的民族杂散居地区,全区有1个自治县、8个民族乡、64个民族村公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到3O%以上的自然村有661个。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稳定是关系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曲靖地委、行署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从1992年起在全区实行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收到明显的成效。一、责任制的实施范围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在30%以上的175个村公所(办事处)及责任单位地、县民宗局(委),经费由地级财政列支…  相似文献   

17.
列宁“链条———环节”论三探———列宁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运用与邓小平对辩证法实质的把握和实践李福麟随着对列宁“链条———环节”论探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一个蕴含于其中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现代特征问题。如果说...  相似文献   

18.
信息     
《今日民族》2008,(9):62-63
首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将在怒江举办,“云南省少数民族村落语言使用调查”启动,省民委财务检查组到本社检查,民族语言抢救保护学术报告会举行,昆明市组织开展清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玉溪市民宗局采取“八抓”举措 打造“五型”机关……  相似文献   

19.
民族旅游的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学术界和实践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主要围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而展开。村寨旅游是民族旅游开发中一种主要的形式,本文在比较几种民族村寨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以“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的成功开发实践为案例分析,提出一种以保护开发为前提、公司起主导作用、有鲜明特色主题、村民普遍受益的多赢发展模式,即CCTV模式。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10月5日,许多上海人都会在国际时尚荟萃的淮海中路争睹“玫瑰婚典”风情车队的恢宏场面,为玫瑰新人祝福,分享新人的甜蜜。2009年10月5日,在国庆60周年的盛典时刻,60对新人激情演绎“2009玫瑰婚典”,穿唐装,坐花轿,拜天地,掀红盖头,以一场经典又神圣的“中国风·民族情”的特色婚礼弘扬中国婚庆文化,向国庆6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