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03,16(1):94-95
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时俱进”的命题的提出 ,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以中华民族特有语言、文化和智慧 ,阐释、坚持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思想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与时俱进的本义是“生生变易” ,开拓创新从词源和词义上看 ,“与时俱进”源于中国古代《易经》中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它与《易经》中的“生生”原则息息相关 ,一脉相承。自《…  相似文献   

2.
《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孔子晚年读《易》至“韦编三绝”;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也受到过《易经》思想的沾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序》指出,诸家各派无不“援《易》以为说”。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历次哲学思潮的策源,都有《易经》的功绩。这说明《易经》思想具有哲学原创性,是早期儒、道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6,(4)
正产生于上古时期的《易经》,是先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源、诸经之首、诸学之母,而且也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和生态文化。几千年来,易经犹如思想灯塔,朗照中华民族的遥远航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致使《易经》"养在深闺人未识",未能很好造福人类。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急需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诠释。而《易经》当之无愧。一、《易经》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易经》内容极其丰富,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刻影响。无论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4)
正台湾当代水墨画家高圣贤的艺术之路《易经》有着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与中华人生哲学的丰厚潜蕴,《易经》可诠释人生和宇宙,其内藏之智慧幽远无边,渺冥无涯。近代哲学思想家、艺评家多有探讨《易经》对中华艺术美学的影响与价值。在台湾南部有位画了40多年的水墨画家高圣贤,研读探究《易经》近20年,他用《易经》之《生生之谓易》哲思理念,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未来学则是涵盖了多种知识的新兴学科。本文将选取易学的研究成果,对《易经》和当代未来学的关系,从它们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角度,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兴道 《思想战线》2004,30(4):103-107
“对称”和“简单”是 5 0 0 0多年前中国《易经》八卦的根本和灵魂 ,也是现代科学相对论的立论基础。 2 0世纪初 ,爱因斯坦把简单性提到了自然哲学基本原理的高度 ,他对相对论与《易经》关于“对称”和“简单”的理解所达到的一致性 ,令人感到极大的震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高举旗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学习十七大精神,主要是要学习十七大报告,要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智慧运用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  相似文献   

8.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9.
杨猛 《长白学刊》2022,(2):8-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党建”的要求。虽然相关实践活动得以积极开展,但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运用嵌入“智慧党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图景还缺乏更清晰的认识。“智慧党建”的规定性要求与主要趋向应集中体现于蓄力智能创新、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运用新兴技术及建设系统体系诸方面。相关底层逻辑应聚焦于增强“智慧党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科学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相关发展图景应围绕着在“智慧党建”中不断强化政治统领作用、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组织活动的质与效、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执纪守法管控力度、促动优良制度生成优化及实现监督监控工作创新等层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周易大传》(以下简称《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专门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对《易经》的说明,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曾对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它也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这里仅就它对企业管理的启迪意义,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沙漠化之忧     
《易经》有云:“万物本乎土”。古老的智慧就已经告诉我们土地在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土是生命的温床,有土就有生机。然而,现在这层人类赖以生存的薄薄的泥土正在逐渐消失:一眼望不到边的弃耕地泛着白花花的盐碱,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优秀的科学文化对世界曾作过多方面的伟大贡献,《周易》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研讨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绝不可以忽视《周易》对现代企业的巨大价值。下面,仅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供探讨这方面问题参考。 《周易》是世界级的元科学宝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易经》相传为伏羲和周文王父子相继所作,内容是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也称《周易大传》,传说为孔子所作,共有“十翼”(即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领域和途径进一步拓展,给党外干部搭建了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大舞台。 大舞台要靠大智慧智慧来自不懈的学习,既要深入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三个自信”,又要广泛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发展、还要关注先进地区、周边县市的工作动态和成功做法,开阔视野、启迪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读了《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发表的锦州铁路分局党校陈铁存老师的“‘与时俱进’考”一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与陈铁存老师共同探讨。 我认为,“与时俱进”一词,应出于《易经》的“文言”。据说,“文言”是当年孔丘老先生所作,是他老人家研究“易经”乾、坤两卦的心得。但也有人认为,象文言、彖辞、象辞,都说  相似文献   

15.
杜文曦  王利民 《求索》2011,(2):142-143,170
邵雍吸收佛教"成、住、坏、空"的劫数说,以《易经》"盈虚消长"、"穷通变化"的思想为核心,从先天象数的概念系统中推演出他的"元会运世"说。邵雍研究历史,不仅注意从历史智慧中总结经世之术,而且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人生处世的经验。他的《伊川击壤集》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历史意识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易经》,旷古一绝,稀世奇书。其内容博大精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2000多年来,易学界的学者对《易经》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已。最近,阿苏大岭同志撰著的《破译千古易经——兼论彝汉文化的同源性》(以下简称《破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新鲜的材料与独到的见解,迥然有别于其他易学论著,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鼎新革故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易经》的革卦与鼎卦,相当精辟地概括出《易经》的精髓。在“革卦”的彖辞中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段彖辞,说明了两点:一、《易经》中记载了上古人类对天文气象变化的认识,制订了立法,教民按时耕作;记载了上古人类制作渔网、农具、衣服、舟揖、驯牛、驯马为交通工具,造屋、制火、制陶、制鼎、治水等技术,推动了上古社会由渔猎时期开始向农业社会的变化。二、对于无道的昏君应当革命和征讨,而且《易经》认为:只有领导人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取信于民,受到群众的信  相似文献   

18.
《公安教育》2022,(11):4-6
公安部党委2022年11月2日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教育引导全警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相似文献   

19.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20.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