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1月,父亲从西北局调入中宣部工作,我随父母住进了中南海,直至1956年,我在中南海生活了三年多。  相似文献   

2.
《天津人大》2009,(8):7-7
7月27日至31日,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了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芹明、张元龙、邢明军、李亚力、李润兰,秘书长王世新参加。  相似文献   

3.
《现代领导》2014,(9):6-7
7月29日,中共曾经的“政法王”周本康突然被官方宣布因“严重违纪”而被立案审查。外界的关注点大部分被中共反腐的猛烈程度所吸引,然而不少接近中南海的人士却强调,反腐只是习近平所领导的这一届中央最能直接体现政绩的一个表象。  相似文献   

4.
我准备按揭一所房子,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对着房地产广告惊呼:“啊,我要是住在这个房子就可以和中南海比邻而居了!”“啊,我要是买了这个小区,香山就是咱家的后院了!”  相似文献   

5.
1952年的一次谈话 1972年1月8日,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那天下午,我正在中南海游泳池值班,忽然接到通知:主席要去八宝山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立即出发。我们都很吃惊。  相似文献   

6.
黑蝴蝶     
黑蝴蝶王昌我是在一个大雨的天气赶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仍然笼罩在一片雾雨之中,我和同行的人们匆匆用过早茶,躯车穿过市区,缓缓来到停满各种船舶的港口,我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水天一色。一艘不太大的快船已靠稳码头,接纳我们踏上前甲板,船很快驶离码头,进入澳门...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生前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这里仅略举二、三事。建国初期,周恩来在中南海三让住房后,搬进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当时的西花厅由于年久失修,潮湿阴冷,1959年底,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对西花厅进行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接着他生气地走了,临时住在钓鱼台。后经几位老同志劝解,他提出,“把屋内陈设全部换回原来的,才回去住。”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当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全面转变的过程中,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此过  相似文献   

9.
忆毛泽东同我的几次交谈周谷城毛泽东说“邓演达先生这个人很好,我喜欢这个人”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对百家争鸣的倡导,以及他学识的渊博,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理被接受要有一个过程有一次,主席坐在中南海露天游泳池旁的布棚下,把我召去。我刚到,主席...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不是在天安门城楼,也不是在“怀仁堂”会场,而是在中南海的“春耦斋”。50年代初我当时在政务院机要处工作,记得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位领导同志告知:“今天晚上有重要活动,请你参加!”并提出穿戴要整洁些。那时对机关工作人员要求很严,其中有条纪律:“不该问的不问”,所以我也未问是什么重要活动。到了晚上七点钟左右,有五六位青年男女集中到了一起,由中南海北区到了南区,经过岗哨核对名单后,被一位同志带到了“春耦斋”。“春耦斋”是座古建筑,周围有假山古树,山间的丁香树发出阵阵…  相似文献   

11.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前夕,当年生活在中南海内的孩子撰写了一本《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它透过孩子纯真的眼光,真实描绘了中南海的另一番天地,描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共和国领袖人物的风采。该书出版后,掀起了一股“红墙”旋风,《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纷纷连载,北京书市图书销售排行榜上,该书也名列前茅。由此看出,在新世纪的中国,红墙内的许多话题仍然历久弥新和引人关注,在中国人心目中,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仍富有恒久的魅力,令人崇敬和怀念。 为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我们特邀该书作者王凡为本刊撰写文章,为读者讲述当年生活在红墙内的少年们心目中珍藏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爱的味道     
周礼 《人民公安》2010,(9):64-64
我的邻居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姓王,曾做过某局的局长,熟识后,我叫她王阿姨。王阿姨的家道殷实,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加拿大工作,女儿在北京一知名医院上班。本来儿女都想把她接到他们自己身边生活,可王阿姨无法舍弃故土,死活不愿去,儿女拿她没有办法,只好一年回来看她一次。  相似文献   

13.
陈粒  李瑞芳 《创造》2008,(2):60-61
“人生在世,难得能称一回王。”唐凤翔自豪地说,“我就称了一回‘王’,石榴王。”  相似文献   

14.
活力的展示──湖北省黄梅县妇联工作侧记王芹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怎样把妇女工作搞活,这是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的问题。黄梅县妇联抓管理、促实干、尽职能、增实力,在追求妇联价值实现的努力中,使妇女工作呈现出活力,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两年来,县妇联连续...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深秋的一天上午,我们中南海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吃过早饭,在兰老师的带领下出园游玩。记得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微风轻轻吹过中南海碧绿的水面,荡起一层层闪光的涟漪。我们沿着海边的马路蹦蹦跳跳地边走边唱,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会见巴金 1981年10月13日,时年七十七岁的巴金老人从法国参加国际笔会回国。刚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不久的胡耀邦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并宴请了巴老。在座的还有张光年、朱子奇、周巍峙、贺敬之等人。作家吴泰昌所著《我亲历的巴金往事》中披露,巴老说,那一次他出国回来,刚到北京.耀邦同志就特地把他请到中南海,无拘无束地谈了一个多小时.涉及到的话题很多,交谈得也很畅爽。  相似文献   

17.
雪域情缘     
听说农工党煤炭部支部主任王金石参加了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庆祝活动,笔者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采访了刚从世界屋脊归来的王金石。一张老照片在王金石给我看的照片中,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视线:左面是邓小平,右面是怀抱鲜花的十世班禅,中间走着一位英俊少年。“那就是我。”老照片引起王金石对往事的回忆。1959年5月,初一学生王金石接到老师通知:明天要参加一个活动,穿得整洁一些。王金石幼年丧父,母亲拉扯着他们姐弟四个,生活清贫。母亲管教甚严,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王金石小学多次评为三好生,…  相似文献   

18.
新生之门     
2003年春节前夕,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出现在柳州市广雅路的信义摩托车修理店前,问一名正在埋头修车的小工:“师傅,请问王宝华师傅在吗?”在里屋的王宝华闻声走出来,小伙子一见,激动地抓过王宝华的手紧紧地握住:“师傅,你还好吗?”王宝华却一脸的疑惑,问道:“你是哪位?”“我是小周呀,两年前在你这里当了半年徒弟的湖南的小周。”王宝华一下变得比小伙子还高兴:“变化真大呀,我都快认不出你来了。”“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天我特意来请你喝我的喜酒,我下星期就要结婚了。”王宝华,柳州市信义摩修店老板,一个曾…  相似文献   

19.
新政协筹备工作,开天辟地,每天都偶列新鲜事.短一件事都果重大新闻。大家都注重遵守纪律、任何人对外决不随便说话。50年过去了,往事已成了历史。我当时任筹备会秘书处副处长,亲身经历了终身难忘的场面和故事,今天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永世难忘。首先难忘的是正式会议开幕时,在中南海怀仁堂签到处激动人心的场面。当时毛泽东已从香山双清别墅迁入中南海丰泽园。他步行到怀仁堂。在签到处用毛笔在宣纸簿上工整地签下名字。宋庆龄也由罗淑章陪同到达怀仁堂,她穿着灰色旗袍,含笑问大家打招呼,在签到簿上亲笔写片“宋庆龄”三个大字…  相似文献   

20.
在雄伟壮观的西陵峡畔、风景秀丽的屈原故里,有一位不畏劳苦、力拔穷根、一心为民、恪尽职守的好代表,他就是湖北省第四届扶贫奖获得者,宜昌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秭归县扶贫办主任王大生。“我决不能愧对烈士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决不能愧对人民!”1985年春天,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大生,在泄滩乡人代会上当选为乡长。他望着一双双渴求脱贫的眼睛,激动地说:“感谢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选我为乡长,我决不能愧对烈士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决不能愧对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