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游记》与蕲春郑伯成《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宏伟的结构,开拓了小说的领域,塑造了人民所喜爱的理想化、人物化的艺术形象。正因如此,它拥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着深刻...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录像市场发展的思考江小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录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它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家用录像机拥有量约为一千多万台,录像放映厅六万多个、录像带出租点五、六万家之...  相似文献   

3.
项莉 《今日民族》2013,(7):51-52
"基诺大鼓舞"是基诺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和日常生活的表达,它综合了这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情感,具有区域性地方文化特色。"基诺大鼓舞"不是"单一的动作形式和纯粹的表演组合",它体现了基诺族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基诺人民文化与精神互动的族群生活。  相似文献   

4.
“民生”一词时下颇受关注.因为它关乎民众切身利益。民生,施政之要,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在古人那里,民生大抵就是吃饱穿暖住得宽.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今天,举凡涉及人民生存与发展权益,作为现代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将纳入政府改善民生的视野和范围。其中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  相似文献   

5.
许华 《前沿》2009,(4):195-198
汉语别称词的文化特征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情况。其中显性文化特征是指汉民族文化结构中介于表层物质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之间层面的文化,也称中层文化或制度文化。它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组织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依附于它们的原理、原则和规范等等,还包括由此而产生出来的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群体组织和制度规范等文化特征。汉语别称词的显性文化特征集中而突出地反映在它们往往具有政治文化色彩、人性意味和民俗特征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宁薇 《求索》2008,(10):199-201
作为“花间鼻祖”,温庭筠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但同时,温词也呈现出委婉含蓄与清新疏朗之美。温庭筠词风的形成,除了与晚唐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外,道学上清派对温庭筠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独特的成仙思想、修炼方式以及以女性为祖师的神仙崇拜等促成了温庭筠词“静境”、“心境”和“艳境”之形成。  相似文献   

7.
“草根”一词,近年来渐渐成为网络和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草,寓意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它生生不息,亘古不绝。草,依附大地而生,漫山遍野。散漫无羁,所以它也是“平民”、“大众”的代名词,富含浓郁的平民色彩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8.
史济锡 《现代领导》2004,(10):33-33
“执政”一词,表面看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一个执政党,不管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0.
周小李 《求索》2011,(5):55-57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服务社会和谐、服务民主政治、服务文化发展、服务人民生活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以志愿精神为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它与为人民服务有着内在关联和一致性。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改善人民生活是志愿服务对为人民服务时代内涵的有力彰显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无疑是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人们对此有大旱之望云霓的感觉。对关注国家发展的人来说,依法治国这个词是很有魅力的,但这并非新鲜感十足的词,人们对它已耳熟能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生活有了以往无法比拟的提高,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做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也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9,(3):12-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不仅突出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党中央对提升文化软实力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任晓波  李纶 《前沿》2013,(16):169-170
在贵州苗族服饰图案中,以其背扇图案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研究价值。它以原始古朴的造型、粗狂又不失细腻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用色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背扇图案表达苗族人民对其晚辈的美好期望与对生活的热爱,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探究,这也会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作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了一个热词,代表们在审议会议的各项报告时,记者在报道会议时,百姓在谈论会议时,常常用到“幸福”一词。看看近期我国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幸福”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人们在使用“幸福”一词时往往会把它与会议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次会议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体现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主题,很容易诱发人们产生幸福的联想。人们在掂量自己的幸福前景时,常常把目光聚焦在列入大会议程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7.
连晓鸣 《今日浙江》2008,(12):15-16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浙江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物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浙江人民历来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较高的追求。改革开放30年,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明显提高。据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和"改革"两词在30年前被郑重地书写到一起的时候,相信无人能准确言及其对30年后今天的真正意义.中国改革近30年的印痕,深深地嵌入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悄悄地改写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渐渐地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也缓缓地积累了中国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突破的诸多瓶颈.  相似文献   

19.
孙兴玲 《前进》2009,(12):37-3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主要支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优化社会风尚、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20.
王天玺 《创造》2009,(1):8-11
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彝文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