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家庭户平均人数一路下滑,由上世纪50年代的5.3人缩至1990年的4.0人,再减到2010年的3.1人,直至2012年的3.02人。家庭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称,2009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数量达到67万户,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报告称,虽然中国的富人家庭已居世界第三,但只占所有中国家庭户数  相似文献   

3.
速览·万象     
正围观1人户、2人户家庭剧增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14日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对中国家庭60多年来变迁的特点和趋势作出系统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1人户和2人户的微型家庭数量迅速增加。在未来一个时期,微型家庭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家庭规模将会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2):32-33
中国的家庭幸福吗?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发起“关注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幸福——‘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通过在全国抽取16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发布报告《人民幸福“中国梦”——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36.3%的受访家庭表示非常幸福,47.5%表示比较幸福,选择一般的占到14.7%,比较不幸福的有1.1%,还有0.4%表示非常不幸福。  相似文献   

5.
10年前,银行还在向人们灌输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理念。而今,已有许多人为之所累,沦为房奴、车奴、卡奴。日前,招商银行发布了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该报告显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三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表报告说,中国半数家庭到2020年将迈入中产阶级,未来10年内中国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群体将新增约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日,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机遇无限,挑战犹存》报告称,2009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数量达到67万户,位列全球第三,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前不久,一些研究报告数据让人们情绪激动,纷纷引用“张家有产1000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调侃,为自己“被平均”叫屈,甚至谩骂一片。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智娟  康祥生 《求实》2000,(10):30-31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平等,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多样,家庭消费趋向优质高档。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党中央、国务院每遇重大经济问题不时会问计于他们;常出入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决策圈经济学人”。 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吴敬琏。 “小时候,母亲及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吴敬琏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有着几代民族资本家传统的书香门第。母亲邓季惺是我国杰出的知识女性,著名的律师、报业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30年代与丈夫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在家庭建设上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国的家庭发展整体上仍处于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蜕变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的家庭建设,是探究家庭建设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南华大学张红艳教授的新著《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统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切入当代中国家庭伦理思想的开创之作,具有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学理论研究的补白效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的数据,中国户均人情支出(节假日和红白喜事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9%;农村家庭(以户籍划分)更高,达11.4%。对中国穷困家庭而言,人情消费可以称得上是辛酸的"血泪债"了。根据CHFS的数据,收入水平处于最低25%的城市家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存在并非始自今日。二十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孙中山和毛泽东,均反复告诫: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 当人类历史的车轮驶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三农”问题更加凸显。朱镕基同志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东海 《实践》2009,(4):31-32
中国社会转型在农村表现为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换.现代核心家庭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就业机会,顺应人员流动和职业流动的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变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崇尚家庭美德的培育。今天家庭关系已经日益凸现为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美德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道德价值,与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结合并且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沿着趋势分析、阶段划分和立足于质性研究基础上的批判性思考等路径,当前中国家庭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中国家庭模式变迁的形态、总结其中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家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功能”视角下,中国家庭模式沿着“社会—家庭—个体”的主线,呈现出由封建帝制时期传统伦理型大家庭、到集体经济时期谋生型核心家庭、再到市场化时期讲求代际功能调适的直系家庭的演变形态。这一变迁起源于生存及秩序建构需求,受国家与社会的互嵌互动驱动,并在传统家庭价值伦理淡化而新的价值规范尚未产生的背景下呈现出表征与内核“二元断裂”的特点。以直系家庭的回归为起点,实现“国家—家庭—个体”相对独立与黏合,以平衡个体有限自由、家庭“本体性”价值和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关键在于推进“家庭友好型社会治理”。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事涉家庭政策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未能完全建立 ,农村老年人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活风险 ,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认为 ,在中国现阶段应该建立“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辅、商业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模式 ,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商务部日前发布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认为,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形势近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