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粮食问题解决了,保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菜篮子”生产和供应也就有了重要保障。因此,争取农业的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是夺取粮食丰收。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关系全球的经济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政治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很多人都呼吁强化农业的支持,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阶层,需要支持保护,而农业支持保护的重点应当是粮食。   一、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粮食是农业支持保护的重点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有丝毫改变。粮食依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粮食产业依然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因为没有粮食产业,其他的生产经营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我国来讲,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还有特殊的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必须始终抓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小康必须首先解决温饱,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调整结构,而结构的调整又必须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加之种粮效益小风险大,近些年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扩大,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伤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容易忽视粮食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主产区,吉林省的粮食生产一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与发展不仅为解决国内粮食的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地阻碍吉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粮食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这是我们寻找解决吉林省粮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要客观地认识吉林粮食大省的形成与发展。  粮食…  相似文献   

6.
重要言论     
《江淮》2010,(5)
<正>千方百计抓紧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作为粮食主产省份,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巩固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12):6-7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一、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重要性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9.
韩俊 《新长征》2008,(4):33-33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必须加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确保粮食继续稳定增产,确保主要依靠增加国内生产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德新 《新长征》2009,(10):27-29
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炎 《新湘评论》2004,(9):47-4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里,农业和农村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今年以来,随着党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般是指排除气候影响与人类不可控因素时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用耕地、农田水利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科技发明及其推广运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涉农相关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五大报告精神。理解这个问题,要切实把握好两个重点—— 一、深刻理解“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重要意义。 十五大报告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冠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标题之前;而且在具体阐述时。又特别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首先,“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我国现在已达到12亿人口,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250—400公斤时,算是处在温饱阶段,达到400—600公斤时,才算进入小康水平。以小康水平低限计算,我国12亿人口,每年粮食消耗量约需9600亿斤;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到2010年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所有的其它事业都不好发展。因此,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首先抓农业”,“全党动手,全民动員,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針受到了全国人民热烈拥护。更好地貫彻这个方針,真正体現农业是基础的思想,根本的問題是把劳动力更多地集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上来。把劳动力集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人们对山西农业问题议论很多,特别是对粮食减产问题十分关心。现将不同观点综述如下:一、农业是不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基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煤炭能源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是山西基地建设的基础,而农业是为基地建设服务的一个从属的产业部门。山西的优势在于煤炭资源,只要能挖出大量的煤炭,就可以换回一切产品,包括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所以,无须考虑农业的兴衰。近年来,随着我省能源生产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我省的粮食调入量也确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多种和种好高产作物,积极增产粮食,是满足口粮、饲料和工副业原料用粮日益增长的需要的主要方法,是实现农业全面持续跃进,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发展副食品生产的中心环节。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有了充足的粮食,蔬菜、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梁营 《学习论坛》2005,21(6):5-8
作为中央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对正确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农业发展思想。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的形成历程主要集中在4个时期1926年~1930年期间为思想起源阶段;1945年~1949年期间为思想初创阶段;1950年~1962年期间为思想形成阶段;1977年~1993年期间为思想深化阶段。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关键是解决粮食问题;农业生产中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运用价格机制;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确保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农业和环境资源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其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要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和新办法;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