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天的气温已经30摄氏度以上了,只要持续三天以上,大家就要注意防止白粉病害发生……。"6月10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三连地块班长李朋武在召集地块种植户会议时说道。李朋武告诉笔者,白粉病害在红提葡萄中发生率非常高,而且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没有得到及时防治,后果很严重,去年二连的教训很深刻,这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2.
瓜农老郑家的西瓜苗出现“白粉病”虫害,他到农药销售商店买药。营业员向老郑推荐了一种农药,并向他说明了用法用量。老郑对西瓜苗施用该农药后,瓜苗出现停止生长等现象。为挽回损失,老郑对其中1亩左右的西瓜地进行翻种,翻种的西瓜得以正常生长和收成,但其余8亩未翻种的瓜地绝收。老郑将农药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销售商赔偿1.2万元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3.
一、中麦12中麦12是运用花药培养、磷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育成的抗逆稳产品种。突出表现为:高产稳产,在高水肥奈件下可实现大面积每667平方米(1亩)产600千克;抗逆性强、抗寒性好、抗倒伏、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节水高效,春季只需浇拔节水,每667平方米产量能达到500千克。此外,还有品质优良,白粒、角质、粗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中麦12高产、抗逆、抗病、节水、抗倒伏.是冬麦区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川麦44 品种来源:系省农科院作物所用96夏440作母本,贵农科院21作父本杂交育成. 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全生长期185天.株高80~85厘米,分蘖力中等.穗长方形,千粒重45克.高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49.43公斤,比对照增产8.57%.200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328.47公斤,比对照增产8.73%.20点试验18点增产.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48公斤,比对照增产11.3%.  相似文献   

5.
陈伍国 《湘潮》2005,(8):37-39
刘正,著名甜菜育种专家,湖南省衡东县人。1955年7月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到新疆工作。50年来,他痴心扎根祖国西部边陲,毕生从事甜菜育种研究,先后任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甜菜室主任、中国甜菜学会理事、农业部甜菜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他跑遍了新疆的84个县、市,先后培育出了“新甜一号”、“新甜二号”、“新甜六号”等高糖、高产、抗白粉病和适应寒区种植的甜菜品种。单独或与人合作编著了《中国甜菜栽培学》《、新疆甜菜》、《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新疆种植业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等著作,发…  相似文献   

6.
欣欣向日葵     
辽阔的土地,承载着欢乐与希望。阳光,是引导向日葵前进的方向,是生命的血脉,是岁月行程的指示灯。阳光,那五颜六色的光辉,是抚育你成长的灵感。阳光下,一片生机的向日葵,向着太阳,盛开着阳光一样的金色花朵,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微笑,每一朵花都欣欣而生,阳光与向日葵,构成了和谐的语言,在辽阔的土地上,无数朵向日葵,聚成了博大辉煌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秋思     
落红一点一滴黯然离枝飘坠,飘得夕阳也为之失色,这样的秋天,我爱上了散步,在月夜,在黄昏,在微雨侵落叶的风中。有歌声让人落泪,声音里飘着淡淡的思念。一样的落寂,一样的凄清和纯美,一样的分离,一样的怀念,一样的挥之不去的感伤,曾经的呢喃耳语,荡漾起了尘封已久的心痛。一盏昏黄的灯,孤独地摇曳在苍茫的月色中,冷风里,我感  相似文献   

8.
正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眠着你的祖先,深埋着你的根,是你血脉中的基因,洗不掉的标签,你爱她就是爱你的生命你的传承你坚强的后盾。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最神圣的使命。中国,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却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她从贫弱到富强,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落后到先进,一点一滴,完善着自我发展的道路。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田成平 《党史文汇》2002,(10):10-14
今天,在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缅怀彭真同志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业绩,高尚的人格.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呕心沥血,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杰出的学者、书法家和诗人。集中华民族博大智慧于一身,意溢于海,志坚如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以孜孜不倦的求索,躬行大道,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成就,世人无不景仰。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年代,毛泽东以其高越的思维和韬略,博古通今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博大开阔的胸襟,浪漫洒脱的情怀,达观幽默的性情,朴实简约的生活习惯,……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佳话。著名作家宋紫峰将已出版的有关回忆毛泽东的著作、文章作参考资料,将毛泽东的生平轶事集腋成裘,随笔成篇,分类归纳编著《毛泽东轶事随笔》一书,即将付梓出版。本刊从2010年第一期至第十二期从书中摘取部分内容予以连载,个中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精华所在,足以反映伟人一生的智慧、学问、机谋、性格、语言、人格和习惯等等。慢嚼细品,定会受益良好。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进入江布拉克景区,江布拉克的美便在你还不经意间一下进入你的视野,车子蜿蜒的行驶在景区的山路上,一路的美景便在不断的变换中,丘陵、山坡起伏变幻,绿色的草甸像个大地毯,羊群在那里移动,洒落在草地上,像是白色的蘑菇,正值9月份,我去的时节,在许多山间大部分麦子已  相似文献   

12.
想春     
<正>春天是美丽的,置身旷野,能目所及,李花如缟,梨花若素,杏花纯洁,而作为爱情象征的桃花,则夭夭其形,灼灼其华,无论是庭前屋后,林中园地,繁花满树,红彤若锦,把春天的氛围渲染得美丽而浓郁。春天是希望的,歇息了一冬天的农场人,走向了繁忙的田野,机声  相似文献   

13.
我怀着万分悔恨的心情,向党说说心里话,反思和检查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和罪行。 从调查到现在,我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复杂的变化过程,从最初感到委屈,到逐渐感到问题严重,万念俱灰,消极等待处理。后来经过调查组的帮助和教育,特别是在我心脏病严重、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中纪委领导及时决定送我到医院住院治疗,请专家会诊,花重金为我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我的生命;还有调查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我生活的关心照顾,都使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促使我要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态度,配合调查组的工作。现在我已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严重的违纪违法,堕落成为一名可耻的腐败分子。不管将来我受到何种严肃的处罚,  相似文献   

14.
年前,我们走进重灾区都江堰调查.市区,除了一些还未拆除的残垣断壁依然明显地刻着地震的伤痕,悲伤已经渐行渐远,生活秩序逐渐恢复.茶坪乡,机声轰隆,到处是建设的工地,一些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那是人们的新家;大观镇,板房外挂起了红红的小灯笼,告诉过往的人们,春节要到了;都江堰风景区,美丽依旧……转了一大圈,回想着昔日地震的惨烈,感受今朝建设的红火,心情亦悲亦喜.……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学界的主流说法,士与侠同源,西周的低级贵族,到了春秋时期,演变为士或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因为后来从私学里学出来的士,好些并非出身贵族,也有庶民。东周分际,非贵族的庶民,大多都是从贵族圈里坠落下来的,低级贵族能做的事,凭什么他们就一定不会做呢?礼崩乐坏的潜台词,就是原有的身份秩序乱了。大小山头,竞争加剧,用人之际,才俊之士也就有了机会。至于从什么途径出人头地,要看个人的机缘。孔门之徒,大抵走仕途,学成之后跟着卿大夫做家臣,一步步爬上去。而墨家的门徒,则走的是侠士一路,扶危解难,行侠仗义。  相似文献   

16.
连队营区出口的公路旁有一片沙枣林,听老职工讲,是建连时就栽的,由于它耐旱,易活,枝繁叶茂地环绕着营区的半壁江山,形成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最美的要数五月的沙枣树了,满树密匝匝的小黄花,纷纷扬扬,像一串串小金钟似的,轻盈地挂满枝头,香飘数里,惹得蜜蜂"嗡嗡"地飞。进入营区,深吸一口这清香,顿感心旷神怡。多情的小媳妇,顽皮的孩子们则摘下一束束沙枣花,用玻璃瓶装上水,放在窗台上,浓香顿时溢满了房间,给家里增添了许多温馨。  相似文献   

17.
许兆君 《奋斗》2013,(4):54-57
正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位不平凡的老人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这段时间里,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有时甚至会达到魂牵梦萦的程度……是啊,他是我们最崇敬的长者,他一生追寻革命真理,坚守革命理想,献身革命事业。他的辉煌历程,他的不朽功勋,他的崇高风范,他的响亮名字,影响了黑龙江几代人。他就是共产党员赵德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辈虽不能至,终生追之。  相似文献   

18.
信息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经谈到,中国的孔庙虽然很多,但很冷清,老百姓是不去孔庙的,似乎说明,孔子跟民众离得很远。鲁迅先生是从晚清走到民国的,清朝的孔庙的确很冷清,每个庙门口,没有戏台,倒是有一块刻着"文武百官下马轿"字样的石头,庙的外墙多半高大,上面写着"宫墙万仞",森严,威武,这样的地方,当年根本就不让平头百姓进来,想来都来不了。能进来的,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现任的官员和过去的官员。曾经一度,孔庙其实很受百姓青睐,尤其受女人的欢迎。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  相似文献   

20.
正连队东头是一大片菜园,一个园子紧挨一个园子,都用篱笆围着,菜园里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地,每个菜园的角落,都有瓜架,瓜架上躺着一些南瓜,这是特意留着做种的,要等到瓜藤彻底枯萎才摘回家。每当秋天南瓜收获的季节,我就想起了在那艰苦岁月里母亲的南瓜粥,很自然地就闻到一股甜丝丝、香喷喷的味儿,那隐隐的红薯味,伴着玉米面的醇香,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似梦、似真,它穿过悠悠岁月,从我深深的记忆里飘溢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