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辽宁省从2014年1月起调整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4年4月底前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这是辽宁省连续第十次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标准,上涨10%左右。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国进民退"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什么是"国进民退"?究竟有无"国进民退"政策取向和实际运作?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和教育部社科中心张福军在《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一文中指出,"国进民退"是个假命题,既不存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也不存在整体上国企取代民企的事实,近期国企兼并民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宜过分炒作和渲染。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山西为职工安全和资源节约对煤矿进行大整合,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国进民退,并认为这是倒退了,是乘人之危对私有经济开刀云云,掀起轩然大波。究竟应如何看待国有经济的进与退?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4.
县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哪里寻找出路?是进还是“退“?宜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汉洲来稿认为,目前的着力点应该是“退“。他说:“退“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为公司制改革落到实处打下基础。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建立名符其实的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等。逐步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二是为横向经济联合创造条件。不少县属国有企业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对社会投资很有吸引力。退的过程,可能就是社会资本进入的过程。而且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资本输入和嫁接,优势互补,很容易达到吹糠见米的效果。三是推动县域资本总量的增  相似文献   

5.
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对社会稳定及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蓟企业退饰人员管理存在丑司问题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已实施了多年,医保关系也建立了多年,但有不少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仍由企业负责,增加了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心目中对进、退二字,似乎总有点偏爱于“进”而薄情于“退"。经“左”的思想长期影响,“退”似乎又使人由薄情而生忌讳,特别是十年“左”灾经过所谓“反复辟倒退”的腥风血雨之后,人  相似文献   

7.
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的“名望”不光是有钱,同时还包括了他的健康和长寿。洛克菲勒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经历了数番艰辛,身心都作出了超前的付出,使他52岁时就身患多种病。是继续“博”还是马上“退”?最后他选择了后者,逐渐恢复了身体健康,一直活到92岁才无疾而终。某市有个老未,也是五十多岁,是市里的一把手,5年的任期就要满届了。老未还想干,搞过公关,走过上层路线。其实,早在选举前,一切都尘埃落定。果然,临近换届,上面来电话通知老未,说省里研究,决定让他退休,要他做好交接班工作,老未心里一凉就住进了医院。洛克菲勒因“退”而退出了人生的另一道风景线;老未因“搏”而搏进了医院。在人的一生中,要面临诸多的“搏”与“退”的选择。也许你才华横溢,“退”下来心不甘、情不愿,但要记住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宝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如果说前者没法留住,但后者却有自己把握的余地。“退”是明智的,“退”会让你品味到生活的芬芳,每一天都会变得阳光灿烂,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8.
樊克宁 《党建文汇》2008,(11):41-41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F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要求全退。对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全退”的要求,尤其是对邓小平“全退”的要求,中央许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特别是老同志。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  相似文献   

9.
《真理的追求》1999年第8期刊登申鸣的《“国退民进”辩驳》。文章提出,主张国有企业实行“国退民进”的观点不妥,应予辩驳。“国退民进”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央关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一是根本目的不同。中央提出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把国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而“国退民进”则以“非国有化”为根本目的,千方百计限制、缩小、削弱国有经济发展范围。二是基本要求不同。中央提出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有进有退,退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难点问题及主要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关键。人员分流的难点主要有:利益冲突,思想顾虑,渠道狭小,保障不力。各地在实践中实行的人员分流办法主要有:清、转、派、办、分、训、退、轮。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兴起的"国进民退"争论,引起学界、媒体、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争论愈演愈烈,影响越来越广,以至于2009年以来每次全国"两会"期间,"国进民退"争论都会急剧升级,演变成"两会"话题。一"、国进民退"争论的兴起与展开网络电子文献和传统纸质文献普遍认为,国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到我,请我说说如何看中国经济的“国进民退”.以及如何和我主张的“藏富于民”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记者收到报料人提供的一份神秘统计报表,统计的是江阴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份的退药情况。其中《江阴市人民医院病区退药情况表》上列明32个科室,合计退药金额56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9):70-70
自去年10月以来,江苏省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先后两次将6笔价值总计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布。退贿清单公布后,在其单位内外引起震动。张翕飞称,送礼是官场“潜规则”,之所以收后再退主要是因为“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总体趋势上不存在“国进民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媒体不断报道国进民退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热议。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和相关案例,对国进民退问题作出初步分析判断。文中的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6.
最近,要求"国退民进"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似乎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让出垄断领域,实行私有化,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国进民退"则是犯了极大的错误,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近来,中央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中国的"国进民退"狂潮及其产生的原因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或倒退的十字路口,尤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的狂潮,在钢铁、化工、煤炭、石油、矿藏、电力、民航、公路、水利、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邮政等等几乎所有的有利可图的领域,民营企业都被挤垮或被强制低价收购,全国国有企业(非金融)的总资产从几年前的几万亿发展为2008年的42.55万亿元,估计2010年将达到近百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俗称“退二线”),是党委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可以腾出岗位培养一批年轻干部,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良性机制的形成,但由于有些地方不太重视这一群体,在管理上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影响“退二线”干部作用的发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肖茂修 《世纪风采》2010,(10):47-47
早在大前年,省委领导找我做退休谈话。他勉励我:虽然退下来了,但作为党的干部,思想不要滑坡,情绪不要失落,休养莫忘修养,要活到老,学到老,好好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服务。最后,他叮嘱我:退休莫“退修”啊!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达州市加快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步伐,但困难企业在推进“国退民进”战略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怕”思想严重。在困难企业中,领导和职工中普遍存在“四怕”思想:领导怕改革会导致“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怕改革出乱子:怕改革失权、失利;职工怕改革后经济收入下降或失业。“四怕”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企业改革和风细雨,波澜不惊,搞形式主义;有的企业搞股权大锅饭;更有甚者,少数企业领导独断专横,导致企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