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戏蒋介石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民国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成为自己捞政治本钱的工具,又对冯的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  相似文献   

2.
史迪威是1942年3月来中国战区任职的。史迪威初来中国时,蒋介石对他是信任的,同时对他还抱有很大期望。因为史迪威身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军队参谋长等职,大权在握。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史迪威的任务是:消除蒋介石集团的动摇,增大中国的抗日力量以利于美国,并要求史迪威掌握指挥权。蒋介石的打算则是,在抗日旗号下,从美国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待抗战胜利后重建他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在蒋介石看来是深信不疑的。在民国时期那变幻莫测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活跃着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德国顾问。马格斯·鲍尔(MaxBauer)、赫尔曼·克里拜尔(HermannKriebel)、乔治·佛采尔(GeorgWetzell)、汉斯·冯·塞克特(HansvonSeeckt)、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vonFalkenhausen)……蒋介石把这些来自德国的“客卿”们奉若上宾,这些璀璨的将星、德军的精华也以日尔曼人特有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领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绝食逼蒋西安事变之后,整整7个月过去了,可是,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难下决心。毛泽东决定借助民主人士的力量,敦促蒋介石联合抗日。  相似文献   

5.
1938年7月7日,日军早已预谋的芦沟桥事变终于爆发了。在这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主张对日抵抗还是退让的两种思潮、两股势力的较量日益突出、冯玉祥这位戎马爱国的将军,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主张抵战到底,誓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和独裁统治。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愈燃愈烈。可是,身经百战的冯将军,却遭蒋介石排挤,只受命于有职无权的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他欲战疆场不能,欲隐归巢县于心不忍。冯玉祥并未因此而放弃报效祖国的意志,国家“兴亡皆有责”,他以笔作枪,写诗抗日。用诗词去唤起民族,激励老百姓起来捍卫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5月,他出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与日寇展开激战.后在蒋介石和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因为自己的抗日主张难以实现,又不愿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于是冯玉祥愤然辞职,再次到山东泰山隐居,一边读书,一边到各地视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西安不杀蒋介石 我是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到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对中国大举进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卖国贼蒋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变本加厉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进行"围剿"。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临西安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督战。但  相似文献   

8.
1930年,蒋介石的中央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结果蒋介石是赢家。蒋介石为了打赢这场军阀战争,吞并和消灭阎、冯的势力,真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技俩──蒋介石借阎锡山之手平定了唐生智,反过来又要收拾阎锡山西北军第二次反蒋失败,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建安村,蒋介石给冯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南京供职。想要两边取利的阎锡山,虽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然而这是蒋介石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若离开他的老巢到南京去当官,他的晋系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老好巨…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依照形势调整自己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最后转变为"联将抗日"。正是在这一政策转变的形势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937年6月,周恩来到庐山同蒋介石多次会谈。7月,周恩来等又与蒋介石等在庐山举行会谈。最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是中共领袖人物中与蒋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并因此为人们所熟知。除多次与蒋介石见面外,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书信往来也颇为频繁。从1936年9月至1941年1月,为建立合作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曾八次致信蒋介石。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这八封信以及蒋介石以不同方式回复的史料,深感这是周恩来运用书信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劝蒋""逼蒋"团结抗日的"笔战",从中也能感受到蒋介石被劝被逼而"应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营救张学良是东总的三大任务之一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去杭州与蒋介石谈判,谋求同国民党合作抗日。他在途经上海时,先后两次秘密前往八仙桥青年会馆,会见东北抗日联军代表李廷禄,周恩来说:蒋介石直到现在对抗战还是一拖再拖,想一直拖下去,“根据这一情况,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尽快地把东北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15.
1946年10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初次公审大汉奸周佛海时,周佛海在法庭上公开了他从1942年起就通过军统特务程克祥与重庆政府暗度陈仓的经过,想以此减轻罪责,不料却惹恼了以抗日英雄自居的蒋介石,蒋介石哪里能授人以勾结汉奸的把柄,周佛海被判为死刑。不久,蒋介石又以周佛海阻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对沦陷区的接收有功,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回忆     
1939年12月,在汪精卫叛变投敌和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影响下,阎锡山悍然下令进攻我抗日新军决死队,杀害我大批抗日军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山西十二月政变”。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7.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08,(4):77-79
桂园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107号。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公馆。院内主楼前有两株碗口粗细的桂花树,桂园因此而得名。 1939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张治中,力主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为了实现战后和平民主团结建国,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运筹帷幄,成为扭转乾坤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