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八大之后腐败与反腐败呈现相持胶着状态,在“相持”中推进“反攻”已成为十八大后反腐的总趋势。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和作风腐败成为腐败在新形势下的主要形式和新的动向。重构反腐模式,坚持法治反腐;完善制度体系,坚持立法先行;整合反腐机构,重构权力配置;调动社会力量,坚持群众反腐等路径选择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夺取反腐最后胜利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引发舆情,在国家反腐机关的督办下,制裁“问题官员”,其演化规律一般遵循“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政府回应”的模式。因此,规范网络反腐舆情应对机制,应当从以下四个部分着手:优化网络反腐舆情的汲取机制、整合网络反腐主体的协作机制、完善网络反腐信息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8,(2):62-62
“透明国际”从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做起,如今已在近100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民间反腐机构。该机构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提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亚洲和非洲的不发达国家,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所谓“廉政国家”,同样面临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而以肯尼亚为代表的亚非国家,反腐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另外,“透明国际”还向全球各国发出呼吁:检举弊案的“反腐英雄”处境险恶,频频遭遇血腥暗杀,各国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腐败案检举者。  相似文献   

4.
<正>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里,反腐,成为国人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从最初的震惊、感叹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公众的态度在一只只"苍蝇"、"老虎"的落马中悄然变化。不是因为公众麻木了,而是反腐已常态化、制度化,公众也不必再为终于查处了一个贪官而激动。反腐,也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由公务员系统开始刮起的"廉政之风",已然超出行政体系的范畴,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八月十五"天价月饼"滞销,私人会所门可罗雀,高档酒店不得不放下"身段"……就连外企都开始考虑改变在华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7):74-75
一份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小偷反腐十年十案图”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小偷,反腐战线上的一支奇兵。”有迹象表明,窃贼们在光顾贪腐官员豪宅时,已越来越“不客气”。  相似文献   

6.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思路转变。适应这一转变,亟需加强制度的建设,然而,腐败案件的频发凸显出“制度的笼子”固然重要,有无制度意识却直接影响制度反腐的实际效果。因此,培养对制度规则的尊重、信任、遵守和维护的制度意识将成为制度反腐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4):43-44
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反腐工作的三个层面,即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多位专家表示,这三个层面是反腐工作的不同角度,将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吕元礼  李超 《学习论坛》2006,22(6):67-69
反对腐败必须以法制权,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首先,制度反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治文化的客观要求,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然性。其次,制度反腐具有普适性、稳定性、科学性,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要性。再次,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制度反腐的社会基础,多层监督网络的形成是制度反腐的技术基础,日趋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制度反腐的法律基础。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看似强劲的反腐风暴为何撬不动群众的反腐热情?探本究源,其中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的现实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传统的情理观念、高昂的反腐成本、复杂的外部环境、纪检监察机关的“两化”倾向以及激励和保护机制的不完善等,都难以激发群众的反腐热情。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9):78-79
2004年,反腐败斗争以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的公报为标志,在总结了20余年反腐经验的基础上,结束了“摸着石头反腐败”的时代。全年反腐工作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1,(13):56-57
民间反腐网站迅速蹿红 2011年6月9日,“我贿赂了”、“我行贿了”、“我行贿啦”等4家民间反腐网站成立。截至15日,短短6天,有网友统计,网站数目已经上升到10家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反腐斗争有三种模式,即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模式转换是一种制度变迁,并有其动力源。目前的制度反腐中要注意:整合反腐资源,协调制度供给的不平衡;重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的作用;发挥“双向互动型制度变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4,(16):14-14
随着周永康的落马,强力反腐所引爆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舆情效应均达到高峰。与此同时,关于反腐外溢效应的探讨也随之高涨。近日,有媒体发表题为“反腐风暴的风险评估与防范”的文章,提出“大老虎们可能联手反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是网络技术条件下公民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新范式。在以网络为手段的反腐进程中,设立网站的主体有官方和民间两大类。网络反腐的“双轨”运行,指官方网站反腐与民间网站反腐的并行,二者在反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两者在反腐战场上应发挥各自的长处、互相补益。随着微博的出现,官民利用微博反腐成为网络反腐的新特点。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需制度的规约。  相似文献   

15.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刺,网络便是一束耀眼的阳光。网络反腐是发端于网络空间的一种新型反腐形式,“小鼠标”往往击倒“大蛀虫”。、然而,网络反腐在为廉政建设提供新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功能,准确把握其特性,突破其困境,抗击负能量,就能有利于催生政治廉洁正能量,为反腐倡廉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数字     
《廉政瞭望》2010,(22):6-8
近段时间,各地纷纷出招探索反腐新模式新办法。有的从领导干部个人生活人手,特聘“廉内助”,把干部家庭生活情况列入考核范围;有的依靠技术手段,推出“短信反腐”、“网游反腐”等;有的实施“高薪养廉”,通过为廉洁自律的退休公务员发放“荣休金”,设立“个人廉政专户”等遏制腐败蔓延。《人民论坛》载文指出,此类反腐措施无异于“隔靴搔痒”,只有构筑起制度的堡垒和完善的监督,才能形成长效和全程的反腐机制,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廉政瞭望》2014,(9):42-43
中央巡视组巡视结束半年以来,江西掀起反腐风暴,而萍乡更是出现一系列官场“地震”。  相似文献   

18.
曹林 《廉政瞭望》2014,(3):55-55
没有哪个词比“反腐”这个词更热,没有哪个机关比纪委这个机关更忙,“一目办一贪官”的节奏使纪委监察机关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媒体以“2013年度人物我选中纪委”的标题表达了对反腐决心的致敬。无疑,已经没有什么来阻挡中央反腐的决心,这从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言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4,(17):11-11
以手中的权力,交换带有文化品位的物品,进而获利……如今,“雅贪”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反腐案例报道中。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雅贪”以其隐蔽性、相对专业性,正受到一些贪官青睐。  相似文献   

20.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23):36-37
距新的一年仅剩不到40天,被称为“反腐利剑”的中央今年“第三轮巡视”粉墨登场。本次巡视,将全部进行专项巡视。时间在1个月左右.围绕特定事项和问题,可能专就一件事、一个人而来,巡视后再杀个回马枪……这些细节,让今年3月始试点的专项巡视,被冠以“特遣奇兵”之名。而专家认为,专项巡视的大量运用.预示着反腐策略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