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职务犯罪被判免刑或者缓刑,对我国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治建设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也有违官员对民众示范和表率作用的培育,因此建议最高司法机关出台规范,严格审查对职务犯罪的免刑、缓刑判决。  相似文献   

2.
高峰  晏磊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8):150-151
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免刑偏多,量刑普遍偏轻的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司法问题.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①职务犯罪如此高的免刑、缓刑率可以说是量刑问题积弊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3.
孙瑞灼 《检察风云》2010,(24):62-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轻刑化表现为缓免刑适用比例高;死刑适用标准不断提高,适用数量逐年减少;自首、立功、退赃、坦白等从轻裁量情节认定标准宽、适用多、幅度大;超法规适用刑罚的情况突出等等。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轻刑化是指对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犯罪从轻处置的一种司法现象.司法实践中,它表现为立案查处起点掌握过高,自首、立功的认定比率过高以及缓刑、免刑的适用比率过高等方面.立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之视角,遏制职务犯罪轻刑化的路径在于加强职务犯罪各诉讼环节的监督力度,即深化侦查监督机制改革、正确行使量刑建议权、充分运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落实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同步审查机制、加强刑罚执行的监督力度以及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6.
沈小平 《法制与社会》2010,(32):137-137
缓刑、免予刑事处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一方面他体现了刑罚以教育为主的宗旨,适应了国际轻刑化的趋势。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对职务犯罪适用缓、免刑过多、过宽,就违背了宽缓刑事政策的本意,失去了适用缓刑制度的社会效果,还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培杰 《法制与社会》2012,(28):236-237
对于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免刑较多的现象,不能简单以数字进行考评和评价,而应深人分析原因,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对待.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伏法,有自首情节或悔罪表现,积极主动配合检察机关办案的,应积极建议和主张对职务犯罪嫌疑人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以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创造社会和谐.对于社会影响较大,不退赃,不悔罪,不认罪伏法的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原因构成一个综合罪因体系,包括职务犯罪机会条件原因、职务犯罪动机原因和职务犯罪阻力原因三个部分。职务犯罪生成轨迹具有如下七个关键点:垄断权异化→自由裁量权异化→动机诱发→道德抑制→风险震慑→制度阻遏→监督阻遏。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该关口前移,遵循职务犯罪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职务犯罪生成轨迹的七个关键点,提出对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对某县近几年来职务犯罪的情况,作了一番调查,通过收集、查阅职务犯罪案件资料,发现职务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县职务犯罪原因,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高智能化,使得我国反腐败形势日趋严峻。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单一、强制力不足、侦查效能低下,反映出当前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已不能满足职务犯罪侦查的需要。本课题将对现今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手段进行考察分析,查找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提出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的具体措施,以期增添职务犯罪侦查“武器锐度”。  相似文献   

11.
论职务犯罪主体的种类刘明祥职务犯罪主体的种类较多,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两大类。其中,自然人是职务犯罪的基本主体,法人作为职务犯罪主体是一种例外。一、职务犯罪中的自然人主体众所周知,职务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自然的人必须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职务犯罪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分析入手,立足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及职能,寻找和认识职务犯罪的客观规律,目的在于积极探索治理腐败和职务犯罪的治本之策,提出建立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新机制,以期能在研究职务犯罪预防的过程中提升相关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3.
预防职务犯罪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环节。要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击职务犯罪,一手抓预防职务犯罪。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1992年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对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和免刑要慎重,要依法严格掌握,凡不具备判处缓刑、免刑条件的,不应判处缓刑、免刑,以免轻纵罪犯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就南京市、区两级法院两年来判处的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专题调查。 1990年至1991年,南京市共判处贪污、受贿案件的罪犯有301人,适用缓  相似文献   

15.
郭晓虹 《法制与社会》2013,(30):88-88,97
近年来,监狱系统职务犯罪呈现出多发和高发趋势,本文从番禺区检察院近年查处的监狱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预防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预防监狱系统领域职务犯罪,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倩败现象和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潜伏期是指职务犯罪主体从实施职务犯罪行为即发案到案发的时间跨度。职务犯罪潜伏期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亟需关注。深入研究其原因,认清其危害,及时采取有效遏制对策,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各级检察院在加大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构筑预防职务犯罪体系,不断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刘敏 《西部法苑》2001,(11):51-53
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司法实践中相当突出,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真正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必须逐步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各种土壤,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职务犯罪,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的良性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林 《检察纵横》2012,(6):47-47
“预防职务犯罪,服务黑山发展”、“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职务犯罪”……在黑山县最繁华地带的县中心广场北侧大型电子屏幕上,一则则图文并茂的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广告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近年来,黑山县人民检察院在严厉打击职务犯罪的同时,治标不忘治本,未雨绸缪,立足宣传教育,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形式,实现预防职务犯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应该是一种监督型司法权,职务犯罪侦查实践应该围绕职务犯罪侦查权权力属性这一定位展开。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应着眼于提升职务犯罪侦查效能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