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闽北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推动闽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入世后,闽北私营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正确认识闽北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和发展措施,无疑是加快闽北私营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一、闽北私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闽北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2001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共计2769户,比上年末增长21.7%;从业人员37485人,增长43.47%;注册资本134696万元,增长27.6%;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277户,增长20.4%;共创产值137927万元,销售总额94851万元。全市私企的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越来  相似文献   

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办农业、办大农业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意义上的合理状况,与客观形势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面临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70年前,在闽浙赣边区占有重要地位的闽北,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闽北分区委。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闽北党组织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团结闽北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献出了数十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这是我们永远要铭记的。 一、闽北分区委建立之前闽北党组织的设立与状况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是  相似文献   

4.
由中共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吴其乐同志执笔的《闽北农村变革史》(以下简称《变革史》)问世了,这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的一份贺礼,值得欣幸。 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引导农民奔小康,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所以,系统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正好半个世纪了,我省地区性的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著还未公开出版发行同读者  相似文献   

5.
一、塔城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塔城地区位于祖国西北部 ,总面积十万多平方公里。其中 ,宜耕种土地约 12 0 0万亩 ,已耕种约 6 0 0万亩 ,并有 90 0 0万亩天然牧场。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好 ,连年获得丰收。全地区农村经济正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农村产业已在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迈进。但是 ,由于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国内主要工农业产品都出现低水平、结构性的过剩。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 ,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销售困难、价格下跌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甚至增产反而减收等问题。这对于农业经济比重过大又是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 ,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仅停留在农村 ,必须是城乡互动的结构调整 ,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结构调整 ,才能体现出成都特色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是1941年底到闽北来的。当时,省委在邵武的樟树源,不久搬到谢坑。电台和警卫班也搬下来了。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对闽北根据地、游击区发动了三次军事围攻。省委为了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项南担任福建省委领导期间,曾多次到闽北考察,在闽北留下许多轶闻趣事。他知识广博,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称赞闽北是“绿色金库”、“福建粮仓”,是“祖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但也多次指出其不足,幽默的话语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9.
黄道同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江西省横峰县人,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4月随红十军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在闽北战斗了整整7个年头,为闽北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2月以来,桐梓县掀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热潮,3个月时间调整高效生态农业产业15.32万亩,超额完成今年省下达10万亩的任务。桐梓县认真贯彻贵州省、遵义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指示精神,在发展农业产业中聚焦"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振兴农村经济。今年2月以来,桐梓县委召开了4次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设计和安排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召开了4次县乡村三级政策解读和业务培  相似文献   

11.
1931年7月11日,闽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闽北地区苏维埃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统一领导的新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经济、财政委员会,在闽浙赣边区20余个县、50余万人口中,成功地建立了闽北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苏区生产力、促进苏区文化进步、解决苏区生产和生活供给、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去年五月份,南平市委讲师团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建瓯、延平的12个乡镇,18个村对干部下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了解问题,寻求对策。一、现阶段闽北农村存在"四个不适应"(一)分散的农业生产要素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现代农业要求我们把农业做强做大,而闽北农村目前实行的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微型经济,其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特点相当明显和突出。这种超小型的家庭经营方式同现代化经营的欧美大农场相比,不具竞争的优势,使我们的农业弱质劣势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对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两个循环的良性化,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一味走粗放式量的扩张,使得四川农村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在实行西部大开发、中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再不迅速调整四川农村的产业结构,那么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四川的跨越式发展也将受阻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削弱与发达国家同台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过后,我到几个乡镇作了些调查,着重了解、研究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怎样立足郯城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促进商品经济的更快发展。现在,我根据调查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县农村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和改革,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是,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不协调的问  相似文献   

16.
为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使之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夺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9月,方志敏第二次率红十军进闽北。9月13日,红十军在江西铅山县紫溪与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团参谋长兼副团长李金泉、团政治委员薛子正等会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立了作战计划。9月15日战斗打响了。红十军83团和闽北独立团由军长周建屏指挥攻打崇安县星村街。81团和82团由政委方志敏指挥攻打赤石街。军部下了最坚决的命令:为保卫崇安苏区,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星村、赤石之敌.凌晨,两支部队同时向星  相似文献   

17.
闽北的小三线建设及其对当前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时期,闽北(今南平市俗称闽北)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成为福建省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国家和福建省将沿海城市的部分重要企业迁至闽北,并在闽北投资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南平地、县(市)两级也抓住小三线建设的机遇,复建、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小三线建设为闽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闽北的经济实力,改变了闽北落后的社会面貌,推动了闽北社会的进步。同时,小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闽北的经济建设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闽北地方组织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并取得成功,成为闽浙赣地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起点。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当局调遣10万大军围攻闽北苏区。以黄  相似文献   

19.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正确选择马占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伊通县委、县政府在狠抓粮食生产,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同时,从当地资源优势和生产力状况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按照农村经济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式的...  相似文献   

20.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次飞跃之后发展势头减缓,尤其近几年,农民的相对收入呈下降的趋势。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尽快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已刻不容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能否用过去计划经济那一套,给农民下达计划指标?显然不行。不闻不问,完全让农民自发调节,这在极少数农民也许能做好,而绝大多数农民却很难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