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玉恒 《行政论坛》2009,16(6):89-92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组织内外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受到公关危机的困扰。许多名牌企业的公关危机近似于假冒伪劣问题,即“准假冒伪劣”现象,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形象。此类公关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经营导向异化、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和内部危机意识薄弱等。企业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必须把危机理念渗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建立企业公关危机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剑锋 《学理论》2009,(19):81-83
陈三立诗歌常常营造出苍凉萧索的艺术境界,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焦虑与政治焦虑。他在诗中痛苦地宣布“仲尼已死”、“斯文将丧”。儒学价值体系的崩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文化劫难和思想危机,导致了诗人“文化失怙”意识以及现代性的文化断裂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焦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4)
多元文化伴随经济、政治全球化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梦"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它赋予传统文化认同新鲜活力,并通过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注入正能量。用"中国梦"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新型媒体,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消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4.
杨在平 《理论探索》2006,(6):159-161
邓正来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运用“现代化范式”对中国法学进行了总体性批判。邓正来对中国法学总体性危机的判定是极为妥贴的,但是他在总体性危机与“现代化范式”之间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却是一种虚假的必然性。造成这种虚假必然性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法学的总体性危机中蕴涵着繁复的问题,邓正来经由对“现代化范式”批判而达致的对中国法学的批判,是对这一繁复性问题的简约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英淼 《民主》2010,(5):1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正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姿、生机盎然的新面貌: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依然逆势上扬、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空前活跃,精品迭出;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这一切都清晰地向世人证明,  相似文献   

6.
陈岩 《行政论坛》2009,16(6):51-53
些年来,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能否在变化莫测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成为我国公共危机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考验。混沌理论与公共危机决策表现出较好的内在契合,即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混沌中的分形及混沌的时空观,这为公共危机决策者更好地掌握时机、把握危机和寻找转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混沌理论在公共危机决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危机决策预测模式、危机决策组织及危机决策领导观念三个方面为走出公共危机决策困境拓宽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道德高尚之人,他们或许不能得到或不屑于得到金钱、名利、权势、地位,但却能得到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湖南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宋代著名书院岳麓书院,素有千年学府之称。如何传承和创新千年学府“传道而济斯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爱国务实”等得天独厚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一直是湖南大学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过程管理,在开辟环境文化、学术文化和阵地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新的贡献,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以人类为中心的“浅生态学”,在促进物质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在此背景下,全球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促发了“深层生态”学思想的生成,“深生态学”主张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追求“自我实现”与“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的最高准则。在生态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薄弱的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应努力建设深生态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求知》2007,(12):25-2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1.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2)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有必要厘清"何以必要""如何可能""有何意义"三个问题。其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领域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针对文化建设的短板提出来的,因为价值观处于文化的核心层面。其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离不开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精神命脉,以文化为支撑,掌握思想精华;同时要坚持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进行转化。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凝聚共识,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危机来势迅猛,雷曼公司以及美国一批大公司和银行倒闭,华尔街陷入了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很显然,当时金融危机的中心是在美国。  相似文献   

14.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政府管理活的灵魂。一方面,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与西方行政文化相互渗透,另一方面,两者在行政观念、行政方式上又存在着四大冲突。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凝聚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随着对这一新兴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愈显示了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多知名企业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新世纪,我国企业要想“以文制胜”,必须充分审视企业的民族背景和历史渊源,与企业环境互动并把握时代脉搏,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策略,坚持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行政文化是封建官僚行政体系的观念结构 ,它以总体性“文化遗传基因群”的方式 ,对当代行政体制的建构和公共行政过程发挥着现实影响。传统行政文化中固有的行政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价值理念 ,经过扬弃可作为公共行政新文化系统建构的价值来源。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8)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位于东西方之间,同时经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历代知识分子在不断思考"我"的文化与"他者"文化。作为19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索洛维约夫也在不断探索俄罗斯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世界其他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哲学思想,蕴含着他对"我"与"他者"关系的重要认知,他所思考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出路,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救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10):46-47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过剩危机亟待关注。本轮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投资的特点是,在投资周期内是需求,投资周期过去就是供给,如果不能实现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就会爆发生产过剩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急剧拉开态势,需要通过再分配体制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调整的作用不仅不能扩大消费,反而是在缩减消费,使政府失去了防止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手段。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造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并非在短期内可以完成,所以在“十一五”后期会出现产出高峰.走人市场经济的中国是否会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应该如何应对,已经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美元危机不得不防。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二动力是出口,而出口的高增长又与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顺差t有关。据美方统计,2004年在中美贸易中.中方顺差额为1620亿美元,但当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说明中国是把对美贸易顺差又转成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东亚)的贸易逆差,用对美贸易顺差中获得的美元从其他国家换回等值的产品,这样迟早会使持有美元的国家减持美元.导致美元出现危机。如果爆发美元危机,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被迫紧缩,世界各国的资本也会逃离美元,中国目前这种通过中美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以及与东亚地区的贸易联系链条也会被迫中断。目前还很难预计美元危机到来的时间,但从大趋势来判断,在“十一五”中期出现美元危机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9.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建立较完善的预防和应对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的措施,依然是人们最关心和期待实现的热点问题。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哈尔滨市“三个适宜”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