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意的运河之都》是沙克诗歌的集结。以此命名诗集,体现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自豪。诗人生长生活在运河之都,他的视野却是兼顾天下的,所以诗分五类:人文风光、家国记忆、田园情怀、城市影像、精神故土。从中可以看出沙克的笔触非常广泛,视野非常开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沙克诗歌的内容正是如此。我觉得他不仅是用诗歌为河流立传,更是在用心为时代立传、为家国立传。我猜度,这是他的艺术初心,也是他的艺术野心,这一点从他的许多诗题中就可以看出。而翻阅这部诗集,我觉得他是实现了这一艺术野心的。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12)
<正>1987年爱平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是一位勤奋上进的学生。而后,在他与几位同学在军博举办的联展中,看到了他一些充满灵气、格调高雅的作品。200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的工作室,成为高研班中我的一名研究生,应该说爱平是我认识的画家中,对于绘画艺术最为执着者之一。爱平的作品是极有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正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3.
亲近泥土     
佚名 《中国减灾》2004,(8):56-56
真的没想到,走近泥土的那一刻,我的心中竟萌生那么强烈的感动。 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下午,阳光很亲切,寒风不那么凛冽,我带儿子到陶艺馆,让他体验用双手把泥土变成艺术的感觉。当然,我知道,凭儿子的现状,他只能让双手亲近泥土,艺术似乎遥不可及。艺术捧在我手里,那是一部小说集,瓦房店一位作家朋友的近作,我想在儿子玩泥的同时拜读它。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十二岁的杭法基,现在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书画院的画家.他从事绘画二十余年来,在中国画艺术上,大胆探索,努力将西方的抽象艺术与东方的意象艺术相揉合.在创作中,他一边进行现代艺术的实验,一边又向传统艺术索取才智.正如他自己说的:"在传统中找现代,在现代中找东方的主张,导致我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探索的兴趣."此外,杭法基还是中国布贴画艺术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在开拓与发展工艺形式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上,也有独特的贡献.杭法基的作品清新独特,力求"真情的自我流露".他认为"在艺术上,水到渠成的自然流淌才是可贵的真情".他的大幅中国画《啊,我想起古老的东方》,表现的便是对中华民族悠久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2)
<正>在亚创联文化中心群里,认识了一位画家。他画的荷花,让我突然眼前一亮,觉得意境高雅、笔墨不俗。他是山东济南画家宋盛明,通过艺术交流,看到他更多的作品。我觉得有必要,应该把这样一位画家的国画作品,介绍给大家。让美的艺术,展现给大家共享。宋盛明,出生于一九六二年,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他擅长工笔  相似文献   

6.
初识谭开     
吕胜中君介绍我认识了谭开,实际上他们也是第一次结识。那一天,谭开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情况,他幼年就失去了母亲,令我和胜中感叹良久。母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不仅是一种亲情的关系,同时对于孩子来说,她还意味着一种生存状况。谭开为广西毛难族人,世居深山。胜中到过谭开的家乡,他告诉我那里环境很艰苦。我和胜中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都同情他已往的经历并为他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高兴。谭开成年后,曾在军旅锻炼多年,后来转业到了地方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但是他钟爱艺术,为了艺术而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0)
正玖爷是一个家风很好的人,我没见过梅兰芳,我从玖爷身上真是见到了梅家的家风。无论开大会小会,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葆玖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说他父亲从没跟人大声说过话,红过脸,而他一直是把他父亲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人、对待艺术。前年他80岁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给他做一些庆祝活动,他坚决不肯,因为也是他父亲诞辰120周年,他觉得不能干扰了他父亲的光环。他在50岁以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4)
正"放宽心,别哭泣。我这样告诉心……"索拉编剧导演的电影,一看必然爱上,终生会成为他的影迷。他的作品已不全然是一般所看到的电影,而是融合了多种艺术,是上乘的艺术飨宴:戏中戏、舞台、布景、灯光、摄影、音乐、舞蹈……浑然挥洒。由于家学渊源,妈妈是钢琴家、弟弟是画家,艺术形式于他是融会贯通,结构与叙述方式多重衍变,却不会令观众产生距离感,而是沉浸其中。他将古典与现代艺术精湛地结合,挥洒出另番独特的韵味,极具生命  相似文献   

9.
20 清新隽永意韵酣浓———朱朴存画意评述刘墨世纪对于中国文化来说 ,是个有着太多悲哀与碰撞的悲欣交集的时代。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天天的流失 ,面对着传统中国画一天天的改变 ,深深热爱传统文化的我总是在面对深具传统意蕴的美时不能不惺惺而惜。当朱朴存先生将他的作品展示给我看的时候 ,我真的惊异于他的绘画意境之高远以及设色之精工 ,原来竟非时人所及。我更慨叹他深居简出 ,少为人知 ,不能将他的艺术理念以及精湛技艺传与时人。艺术虽然是寂寞之道 ,但朱朴存先生也过于寂寞了 ,寂寞得让人心酸。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 ,而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相遇了。是偶然?还是所谓的缘?我也说不清楚。他长相平平,高个,看上去有些单薄,但不乏男子汉特有的刚毅。他正直,坦率,更令人迷恋的是他幽默的说话艺术,跟他在一起你会感到快乐无比。看得出他不是那种油腔滑调的人,虽然他说话总是嘻皮笑脸,但是每句话都那么实在,那么有份量。交谈中,我得知他是德州开发区保安公司的一名保安员。说实话,他的出现使我对保安的印象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他的谈吐、举止和我想象中的保安大相径庭。我略带怀疑地问他:“你真的是保安?”他诙谐地说:“没错!假了包换,这是商标!…  相似文献   

11.
靖鸣  王辉 《当代广西》2006,(16):39-39
最初认识王志梧,是在1975年。当年他是桂林地区资源县农科所的一名拖拉机手,我是南宁化工厂工会的一名宣传干事。当时,有关部门组织各地的“笔杆子”凑在一起编写“民兵革命斗争故事”,我就和这位年仅27岁的小伙子“,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和我异曲同工地从生产战线调到了戏剧界:他搞彩调,我搞粤剧。经过一段奉献和“考验之后,我们又殊途同归,我当了南宁市戏剧研究室(现称艺术研究所)副主任,志梧成了桂林市艺术研究所所长。6年后我调到南宁市文联机关工作,远离了戏曲舞台。而志梧则一直在当着“开戏…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震撼力是无穷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欣赏罗丹的雕塑,与作者同深思、同哀乐,可以为作品的艺术魁力陶醉终日。看黄银成多姿多彩的戏曲泥塑,我获得了同样的感受。银成没有喧赫的声名,许多人并不熟知他,包括他的故乡内江。凭着对戏曲艺术的痴情,凭着30余年从事戏曲舞台美术的扎实根抵,他潜心创作的戏曲泥塑,却以独特的舞台戏曲人物形象,呈现独具个性的艺术感染力,而逐渐为海内外艺术界所赏识。  相似文献   

13.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4.
看孙杰的墨竹,能使人产生很多联想和遐思。这是因为,孙杰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竹子,是他情感的积蕴,是他情感的发泄,是他情感的升华。他自述说:"我爱竹,爱他朴实无华,不畏严寒,爱他坚贞高洁,直竿凌云。我画竹,追求的是脱俗清新的格调,是人与自然、人与竹的情感互通。在艺术上,博众家之长,情出于心,讲神妙、重笔趣、求气韵,画骨气,表贞心、写精神,我融于竹,竹融于我。" 爱是神圣的,有深沉的爱,才有执著的追求,有执著的追  相似文献   

15.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日,申沛农老师去世了,噩耗传来,我心久久难平。 认识申老师,是1981年,那一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伤残人年”,我那时义务做一些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工作,他已经是著名的剪纸艺术名家,对残疾朋友和蔼可亲,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申老师。 我与申老师同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17.
秦宝春是农工党党员、画家、我的友人,认识他已有近二十年了。他已过不惑之年,宽宽的额头,明眸浩齿,阳刚之气盎然;其性情豪爽,善于谈吐,语言诙谐,人缘颇佳。对他在绘画艺术上多年不倦的追求,虽知晓的不甚详尽,但亦有所了解。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宝春就师从齐白石大师弟子娄师白先生,专攻写意花鸟。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画务求师承,其所绘花卉草虫,多工写结合,粗细相间,设色鲜明;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可看出他对艺术追求的执著。这期间,外人见到他的画作虽不多,但在其笔墨韵味中已可见齐家面目。然而,齐白石大师曾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  相似文献   

18.
近读史国富的山水画作品和有关的文学资料,颇有快意,不由得想到"功力·眼力·魅力"这个题目。我觉得史国富的画是富于艺术魅力的,而究其原因,则在于两条:一是他具有丰厚的艺术功力,二是他还有善于发现美、提炼美的眼力。这几条看起来似乎并不高深,但当今画坛"三力"兼备的画家未必很多。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的10月9日是钱伟长同志诞辰100周年。 每当回忆起与钱老相识、相熟和相交的件件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引起我的怀念、尊敬和追思。他那广博高深的学识水平、睿智风趣的谈话艺术、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大德无言的长者风范,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政协天地》2011,(12):21-23
陈春阳是第五届莆田市政协委员。今年,他当委员整整5年了。“这5年我写了三十几个提案,都是关于文化艺术和民生问题的,全部都得到了落实。我现在写提案写出名了!”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一脸阳光,一脸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