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小王一大早就挟着一卷小广告出了门。过完年,他准备把双亲接到北京来住,但两人合住的筒子楼地方太小了,只能出去租房子。 小王站在双榆树小区的一个单元门前,在雪片般的各类广告中间,贼也似地飞快地刷上了一页求租广告。刷完了,左右看看,又抽出钢笔来,在广告上加了几个字:免中介。 小王说,他本来并没有想起来中介这么一回事,是在贴广告的时候看见旁边的许多广告上都用大字注明“免中介”之后,才照猫画虎的。他其实也并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中介避之惟恐不及:“照理说,这一行应该是有些用处的。”从“月下…  相似文献   

2.
备课卡片     
初中生唐烨折最后的捐赠17岁的唐烨妍.是江苏省无锡县玉邓中学初二年级学生。12岁时患白血病。唐烨衡在校品学兼优.曾多次获得学雷锋、学赖宁优秀学生等称号。他勇敢也向死神挑战.病情一缓解便继续到学校读书。今年5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钱有一个:愿,报刊上说.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有不少戎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我恐怕再也不能回到美吁的校园了,请把我那300元零花钱和全部学习用品h出来.去帮助一名金寨的孩子吧!”唐烨妍离开了人间,金寨县希望小学收到了捐赠钱物,校长在升旗及式上宣布.由家庭贫困…  相似文献   

3.
学会妥协     
一位首长在干部集训班上,语重心长地讲了这样一番话:“一个干部不怕他有缺点,最怕的是他没有责任心;如果一个干部没有责任心,那么,这个干部也就没有培养的价值,成就不了什么事业。”这话的确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到一则短文《有油水的地方易滑到》,文章大概是说一名干部在调整时没有如愿到“油水多”的位置,颇感失落,其母亲询问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在这清水衙门,工作起来不提劲,也没有一点油水。”他的母亲把菜油洒了一地,让他踩到上面试试。  相似文献   

5.
提起屈效东,宁陵县人都知道他是位颇有成就的新闻爱好者和乐为百姓说实话、办实事的县政协委员。那么他是怎么“创办”“新闻学校”的呢? 屈效东的“新闻学校”是个没有围墙的学校。1993年,重视宣传工作的宁陵县逻岗乡领导把屈效东请去,让他担任乡通讯组组长。屈效东经常带队下乡采访,认真为通讯员改写稿件,讲“写作经”。在他的指导下,逻岗乡三四年内,在中央。省、市级报刊上发稿300多篇,有的稿件还获得了大奖。于是,很多人就慕名来找屈效东学习写作。渐渐地,大家就传屈效东开办了个“新闻学校”。后来,从这个“学校”…  相似文献   

6.
社会广角     
《政策》1999,(8)
机构设在总部外 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伹联合国的机构并不都在联合国总部内,有2/3的机构设在欧洲的日内瓦、维也纳等地,联合国的3.2万工作人员中,也只有1.4万人在纽约总部,其余在总部以外机构任职。 升降国旗用手拽联合国大厦前挺立着100多根旗杆,这些旗杆上没有自动升旗装置,都是靠升旗工作人员用手拽旗帜。每到升旗时,4到6名联  相似文献   

7.
诱惑     
乐晋仁是一名专门经营服装买卖的个体户,他既没有海外关系,也没有“上层路线”,唯一的“资历”是因与流氓鬼混,被判过刑。他因此也丢了一名普通工人的饭碗,在京城摆起了服装摊。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他的摊位前面,说:“小伙子,你这些服装样式陈旧,色彩也过时了。你如果想生意兴隆,我们谈一笔买卖怎么样?”说着,递给乐晋仁一张名片,只见上面印着:香港大明贸易公司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孔里臣。乐晋仁端详着名片,心里乐开了花:这是位港商,是位财神,我攀上他的关系,还怕不发财?他急不可耐地问:“孔先生,您说的买卖…  相似文献   

8.
偶然从俞杨母亲那里听到他为了找到那张“最佳小组长”的奖状而与其母亲大发脾气的事,才知道那是他上学以来所得的第一张也是惟一一张奖状。那是在期末评先进时,俞扬所在的小组被评为“最佳小组”,而他顺理成章地被评为“最佳小组长”。对此,我始终认为是因为组员的良好配合成就了他这个“最佳小组长”,并没有把这件事特别放在心上。但从他母亲那里得知,那天俞扬从学校捧回奖状时是多么的激动、兴奋。他曾小心翼翼地将奖状贴在书桌前的玻璃板上,并一脸兴奋地告诉妈妈:我得奖了,我终于也得奖了。后来在母亲收拾房间时,无意将奖状压…  相似文献   

9.
一个上了年纪的磨刀人,常出现在宿舍门外,久而久之,我对他有了些许印象。后来知道:他叫“向大爷”。再后来,听人介绍:“要磨刀嗦,那要等向大爷来,他磨得好,人也好,是个好老头。”过了两天,“向大爷”来了,果然他的技术不错,待人亲切,实在厚道。出于热衷“关注小人物"的我,对地产生了兴趣,交谈中我认识了地。。‘向大爷"名叫向安子,今年70岁了。说到年龄,地用有点自豪、也有点无奈的D气对我说:“我是这里磨刀人中岁数最大的”。我问他年纪这样大了,为什么还出来做事,他说:“我们农村人,不做就没有生活,两个儿子都…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11.
当今,华语歌坛灸手可热的“教主”要算周杰伦,可是他唱歌吐字素来含混不清。不过丝毫没有影响他红得发紫,反而成为一大特色。周董还很自鸣得意,跟篮球名将姚明联手作宣传时,在篮球上题词:“不要把歌词唱得太清楚。”记者们无不惊讶:是吗?周董这回倒毫不含糊地回答:“不错.把歌词唱得太清楚就不是周杰伦!”  相似文献   

12.
《前进》1996,(9)
钱学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钱学森在《科技日报》7月14日上撰文,就自己在“文革”中的切深体会认识到,从事知识体系的研究不懂社会科学不行,不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行。他说,我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深思,倒是“文革”给了我很大促...  相似文献   

13.
五年的铁窗生活1968年3月17日傍晚,几个造反派把我叫到会议室,开批斗会。他们杀气腾腾,给我无限上纲,由“顽固的走资派”上升到“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怪声怪气地斥责我说:“你已不仅仅是个顽固的走资派,而是犯有资敌通敌的反革命,还不好好交代!”我意识到他们要进一步迫害我,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资敌通敌的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瞪着他的三角眼睛,如狼似虎,兽性发作,忽地站了起来,把桌子一拍恶狠狠地对着我说:“你没有好下场!”我没有屈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做法是违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另一类英雄     
记得在采访一位曾获得过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民警时,我也如很多人一样,问他崇拜过什么英雄人物没有。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而是说:“我比较崇拜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英雄。”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他是在委婉地传达这样的信息:他崇拜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开始,他是严格按照新疆人的方式流程烤羊肉串的。仔细地观察人家的一举一动,牌了上也端正地写上“正宗新疆烧烤”。但无论写的多清楚,大家还是一眼就看出端倪来。他没有新疆人的高鼻子,没有新疆人风雨无阻扣在头上的花边帽子,没有新疆人那叽里咕噜的高亢的喊叫声。一直是落在新疆人后面,捡个生意的尾巴。他在这个夜市上干烧烤虽然辛苦,但好歹不用担心工资,所以他就咬牙坚持。  相似文献   

16.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到他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他又说看了这三本书:“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了。”  相似文献   

17.
最近,香港《大公报》一记者到四川某高校采访,事先就在电话中告知:随便提供住宿,打地铺都行,不在学校吃饭。当时主人们以为只是客套,因此没有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后来。这位记者来了,所有该做的事做完以后,也到了吃午饭时间,未料他果真不肯到学校为他准备的地方进餐。万般无奈之下,该校以“AA制”形式,让他吃了一顿自掏腰包的午餐。晚饭,也只好由着他自己一人去了学生食堂。走之前,他拒绝了学校送给他的纪念品。 尽管这位记者一再说明,他这样做只是按照自己的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但他的所作所为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此城与彼城     
广州那次他来见我的时候,我正走出公司大楼,我们在花坛旁相视而笑,互相打量分别三年后各自的模样。他胖了一点。摸出一根烟,问我:“可以抽吗?”我说随便。他眼睛里的光华如同魔幻的小手抓住我的目光,一向如此,八年来没有改变,我们认识八年了。他说:“秦青抽烟吗?”我说:“不,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秦青是我老公。他吐一口烟,嘿嘿一乐:“瞧,幸亏没嫁给我,嫁给我有什么好?”他连这调侃的性子都没有改。我心中有不可名状的柔情,不得不压抑的柔情,我说:“走吧,请你吃饭,叫上秦青。”我们三个是大学同学。他停下来,说:“…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纪录片这条曾经很“偏僻”的道路上,他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没有口号,没有宣言,也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他却从不感到寂寞,因为他把这一切当作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我这一生为拍片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特别是云南的旮旮旯旯、山山水水…… 田正清的履历很简单: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纪录片编导,拍摄云南题材的照片、纪录片,参加展览,获得好评和国内外大奖。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履历,却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精力。如今,熟悉田正清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田”。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  相似文献   

20.
姚同发 《黄埔》2012,(5):85-87
7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上,笔者见到了台湾著名学者王晓波。他在大会所作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给与会近百位退役将领及将门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他匆匆赶往南昌给母亲扫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