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定华 《湖湘论坛》2008,21(5):114-1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校是社会有机体重要成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和谐大学校园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内生变量,和谐校园是塑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也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等角度含有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合作精神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已被日渐弱化。培养大学生的这一精神,应该从通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哲学;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曾海艳 《前沿》2012,(2):29-3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就本质而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价值关系。大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在价值层面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价值取向、价值蕴涵和价值依归上具有契合性。研究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价值契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地建设和谐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人及其特性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映胜 《前沿》2010,(3):31-34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矛盾同一性在人类世界的最高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终极追求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十六大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进一步把“和谐”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当代中国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包含关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黄瑞琼 《当代广西》2005,(18):52-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涵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9.
吕娟萍  卢翠花 《传承》2011,(18):40-41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培育和谐大学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等极端不和谐事件屡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谐大学生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从培育和谐的大学生人格、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方面探讨和谐大学生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解决大学生的不和谐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桂梅 《求索》2008,(10):71-72
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和谐,是指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主体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实现主体和谐既是人自身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更是幸福的发源地。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干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它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衍生地区和谐、行业和谐、单位和谐、部门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社会和谐的诸多具体内容,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质量;社会和谐包含了干群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干群和谐的试金石与粘合剂,  相似文献   

13.
性别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别和谐是性别关系平等、互补与合作,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性别环境。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当充分认识到实现性别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忠 《学习与实践》2007,(1):141-14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公安研究》2010,(11):87-89
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公安机关要按照职责要求,内联警心推进和谐警营建设,外联民心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而在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而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断,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