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转轨、经济发展模式变化的形势下,遵循经济发展理论,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发挥其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培育能源支柱产业,实现其资源优势最大化,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莉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65-169
对于当代少数民族而言,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无疑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羌族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具备发展工业的基础,但是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羌族传统寨落建筑更是蕴含着浓厚的古风遗韵。所以如何保护并开发羌族建筑资源将成为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羌族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价值开发入手,系统分析羌族建筑资源与旅游经济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从建筑资源保护与开发角度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的程度也不断加剧,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其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约束性也逐渐增强,因而加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探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瑾 《两岸关系》2007,(6):19-21
文化经济——经济发展的亮点作为一国之都,北京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空间。首都效应使其走在了全国各省市文化经济发展的前列,发挥了其文化资源、资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正在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资源约束也因此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的又一重要因素。作为自然资源十分稀缺的岛国,日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介绍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日本构建节约型社会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分析了其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主要经验及不足,希望对同样面临资源约束问题的我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而资源环境又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托,因此,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与特定区域的资源环境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否则,资源环境问题的困境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明晰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协调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这将对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健 《理论月刊》2006,(3):105-107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是此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新的政策理念,其直接含义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人对环境的友善化。对这一政策意义的理解需要立足三个方面:一是必然性层面,该政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实然性层面,克服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是其直接目标;应然性层面,实现经济发展的国际接轨以及实现民族经济的和平崛起是其战略层次上应担当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8.
朱国  赵然 《前沿》2010,(21):127-129
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但是伴随着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日益下降,工人下岗再就业人数逐渐增加,社会问题日趋凸显。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成为困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问题。转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实现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产业布局,弥补资源型城市的不足,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的同时,对那些正在成长中的资源型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布局。  相似文献   

9.
赵军 《人民论坛》2010,(12):86-87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法制支撑、政策支撑、技术支撑以及舆论支撑等。其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杨华荣 《人民论坛》2010,(8):170-171
在大力开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因此,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处理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互为依托的关系,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唐健 《前沿》2007,(2):185-188
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模式在西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使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西部地区及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一种,其内涵和目标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其对于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循环经济内涵和目标进行理解分析,以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指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利用 ,要求保持适度垄断。不适当的垄断妨碍竞争活力而影响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垄断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借助非市场力量实现的非规模经营 ,妨碍经济发展。其出路在于加快市场化进程 ,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法制支撑、政策支撑、技术支撑以及舆论支撑等。其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满足物资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缺少物资资本资源 ,但更缺的是人力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有效配置和利用状况都不能满足西部发展的要求 ,西部地区必须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 ,通过政策保证和观念保证使得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流动性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比较大。要化解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有效的市场机制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以及通过政府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各种资源短缺、尤其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资源短缺的限制。因而设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策,必须把消除资源约束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正确选择经济生长点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使欠发达地区冲出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怪圈,形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认为,选择发展极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既符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又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并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要求,以及对旅游资源保护制度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9.
郑国强 《人民论坛》2010,(4):114-115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城市空间结构分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发展替代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 ,在人才管理上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建立新型的人才管理模式 ,加强教育改革 ,加强人才流动等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