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微观的动态的角度,对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把犯罪心理看成是一个结构体,是诸心理因素有机结合,并形成动力系统,支配主体实施犯罪行为.而且犯罪心理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化、解构和建构的过程,犯罪心理的建构过程,是主体通过犯罪实践来进行的.在犯罪心理不断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环节进行社会预防,抑制犯罪心理形成,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议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痕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及犯罪各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外在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分析判断心理痕迹的方法,并对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心理现场与物质现场的关系,诚然有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但是,需要辨析“反映性”和“反应性”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心理现场的物质支点是心理痕迹,它是以记忆痕迹为基础的物质痕迹之转换。犯罪心理现场区别于犯罪物质现场,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更加自觉而有效地在案侦中重建犯罪心理现场。而犯罪心理现场运用的特点,需要辩明心理现场的重现与重建,如何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心理现场在犯罪重建中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测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受测人面对不同问题刺激时的生理图谱,判断受测人是否存在犯罪心理痕迹。从而达到对受测人有罪与否的鉴别。科学地选择刺激信息,诱导有罪受测人产生特异性的心理生理反应是测试的关键。这离不开对犯罪现场的认识。犯罪现场重建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现场的方法.揭示出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为犯罪心理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犯罪心理测试科学性、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象是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犯罪现象的本质而言,它是由特殊的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从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来看,某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一定心理的支配,即行为是心理的外化。因此,我们在研究犯罪现象时必须从相关的心理因素入手。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犯罪心理的形成必然受社会因素影响,而消费活动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本文从当前我国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的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是侦查人员有效开展侦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传统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侧重于犯罪过程和讯问过程两大阶段的分析,对于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感受分析缺乏关注与分析。通过以445名在押的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对他们犯罪后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要有后悔、害怕、愧疚等19种心理感受。准确把握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感受对于有效开展侦查和讯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 ,是在大幅调换常规研究角度的基础上 ,用一种深进犯罪主体内的视野来观察、探讨、诠释、认定犯罪心理哲学现象 ,以寻觅犯罪主体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基本规律 ,从深远的意义上来回答犯罪心理的宏观起源、发展路径、动力机制、能量转换 ,由此自总揽的高度去深刻地把握犯罪心理现象的方法论精神过程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画像主要是运用精神分析、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对与犯罪有关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提供犯罪行为人最为可能的人格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信息,从而协助侦查机关确定侦查范围的一种技术和方法。近些年来,犯罪心理画像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侦查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然而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犯罪心理画像的适用条件、研究方法、以及厘清刑事科学技术与其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于侦查实践之中。犯罪心理画像可适用于任何刑事案件,关键在于通过剖析、研究个案中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积累行为资料,为侦查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10.
狭义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在预备和实施犯罪过程中,心理活动历程及个性特征以物质痕迹为载体遗留在现场上的反映的获取与判断。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案情时,应以犯罪心理学为依据,同时运用犯罪心理内外化机制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在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中,侦查人员应注意克服犯罪心理痕迹的不确定性,排除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主观化影响,建立犯罪心理痕迹整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非民主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基本条件。因此 ,培养家庭民主 ,普遍建构民主的家庭环境就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家庭民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平等权利和共同承担义务的一种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它主要通过性别民主和代际民主表现出来。家庭民主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它能从根本上抑制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土壤 ,使青少年在民主和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养成无论面对何人、何事、何物都能以民主方式、民主作风泰然处之的良好心理品质 ,有效抑制和防止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学结构”是在犯罪心理学界争议颇多的概念。笔者所理解的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犯罪主体在其人格演变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组成的主体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是一个多层互动,分级转换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受制于犯罪人的既有人格倾向,是在犯罪人既有人格倾向的基础上,受主体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双重激活,双向选择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吸收,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常听到有些父母这样讲,青少年犯罪带有很大的突然性、偶然性,难以预测和防范,其实不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预防犯罪也同样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任何一个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都要经历一个由个性、道德败坏到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犯罪心理支配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尽管孩子可以一时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甚至作出一些与内心活动不相符合的外部假象,但总不会长久,只要留心观察,总是会发现一  相似文献   

15.
试论犯罪心理现场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心理现场是犯罪行为人作案时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记,包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我们通过现场勘查可以收集到的,但更多的是我们无法收集的,特别是一些犯罪的过程、犯罪的细节等是物质现场无法呈现的,只有通过心理现场获取并再现。研究犯罪心理现场,最终是为了侦查实践。因为,犯罪心理现场包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信息为我所用,为侦查办案所用,即再现心理现场。通过激活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现场,不仅可以查清案件事实,还可以通过心理现场的再现发现疑点,查破积案。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构成的 ,既有主体外因素 ,也有主体内因素。其中在主体内因素中心理上的非社会化情况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产生犯罪心理是由于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而产生了一种新质特性。形成犯罪心理的诸因素是一个系统 ,由母系统和子系统组成 ,系统中各因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种把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单一因素或这几个因素简单排列都是极其错误的 ,它不能说明产生犯罪的真正原因。如研究某人发生犯罪行为时 ,就不能仅仅列出家庭因素或工作因素或经济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17.
对犯罪心理如何理解,这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目前,在心理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着分歧。高地血同志在他的心理学研究《歪曲形态论》中写道:“犯罪心理概念只涉及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犯罪意志支配的犯罪行为发展的范畴”。他认为,刑事法律主要是根据犯罪客体来区别犯罪种类的,但是犯罪心理学对犯罪的种类却不能这样划分。就是说只能从行为人决意犯罪的意识上的起因,即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以及为要达到犯罪目的而采取的犯罪手段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是犯罪心理测试能够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要实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就必须在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了解犯罪案情,同时也要遵循犯罪心理的规律,准确把握作案人大脑中存储的独特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区别作案人、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唯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心理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本文针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章主题 ,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间谍犯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间谍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动。而间谍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内外在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间谍犯罪心理的有关问题,对于确认间谍案件性质,打击和预防间谍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