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少年网瘾被害危机在生成机理、客观特征、演变规律、具体危害等方面具有特征,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对处在危机中的青少年进行干预和教育,有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即紧急性干预教育和后续性干预教育。紧急性干预教育是根本的和主要的手段。紧急性危机干预教育模式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2.
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监狱改造的重点,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有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探讨影响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外部因素,从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方法本身入手的研究不足。认知行为主义假设服刑人员的错误认知模式是其做出犯罪行为的直接驱动。因此,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服刑人员识别错误思维,进而改变其错误认知,以达到改善服刑人员人格、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改变服刑人员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提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查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55名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团体测查。结果男性服刑人员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最高,中间型次之,不成熟型最低(F=199.28,P〈0.001)。青年组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低于中年组(t=-3.14,P〈0.01);随受教育程度升高,男性服刑人员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逐渐降低,成熟型得分逐渐上升;暴力组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低于非暴力组(t=-2.18,P〈0.05),不成熟型得分高于非暴力组(t=3.69,P〈0.001)。结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犯罪类型对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影响。男性服刑人员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频度偏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服刑人员人权保障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许多尚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其中,性权利作为服刑人员所享有的一种自然权利,却因受社会意识观念和国家法律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其本应合法享有的性权利成为被剥夺自由权的"殉葬品"。通过对服刑人员性权利现状实证调查,制约服刑人员性权利保障的因素有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制等因素,把基本人权这一理念贯彻到解决服刑人员性权利问题的行为中去,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失为一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给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招募60名服刑人员进行正念训练对照研究,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服刑人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两组干预前、后的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测评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自卑、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8周正念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男性服刑人员的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给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招募60名服刑人员进行正念训练对照研究,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服刑人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两组干预前、后的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测评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自卑、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8周正念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男性服刑人员的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被作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造手段加以运用,而青少年犯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犯罪群体,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与成年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犯的身心特点对其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象z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财产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是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特殊类型,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相比,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矫正工作者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施主题不同的思想、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并根据其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有利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身心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刑罚目的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服刑人员作为特殊公民,其合法的民事权利理应受到保护。我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物权主体是平等的,应得到平等的保护。服刑人员是物权主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本文试从法学相关理论入手,对我国服刑人员物权的保障制度进行了阐释。首先简要概述了服刑人员物权的含义、内容和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法律对保障服刑人员物权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保障服刑人员物权制度的建议。解决现有法律法规保障服刑人员物权不完善之处的方法,应是尽快修订监狱法,而不是制定专门的服刑人员物权法,特别应进一步完善其中关于服刑人员物权的相关规定。监狱机关应承担更多的保障服刑人员物权的责任,其他相关部门也是保障服刑人员物权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存在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如何在高校进行危机管理,使危机对学生和学校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无疑成为高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及表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之后,对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运用了预测法,创新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的途径,创新点一:把普通学生、家长、老师、校领导全部纳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之中,并且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拓宽沟通渠道,通过学校的网站、贴吧、班级QQ群,及时上传有关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防患于未然;创新点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构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之后恢复阶段的重视,危机过后要进行跟踪回访与评估,使学生彻底走出危机阴影,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1.
罪犯在长期的监禁生活中 ,因为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经过危机干预 ,给罪犯提供即时的帮助 ,可使陷入危机中的罪犯恢复身心平衡 ,度过危险的紧急救助时期。心理危机干预直接指向罪犯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失衡 ,对于缓解心理冲突、避免意外事故、防止心态的进一步恶化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改造罪犯的四大手段之一,在监狱改造工作中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服务监管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这种方法既是开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预防罪犯心理疾病发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也是危机易发的高危地区。校园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不确定性、转化性等特点,对师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教学秩序或社会秩序构成了威胁。高校要注重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的危机事件,掌握应对方法和技巧,积极开展危机嫩育,构建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使用心理援助的理论与技术,善于对常见心理危机进行识别与评估,遵循科学化的原则进行干预。管理和干预校园危机,要把保护和尊重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看守所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基层,其监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造,不仅是配合保障审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为保障看守所安全羁押看管工作所必需;同时也是看守所监管人员的重要基本功。在押人员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有犯罪的法律事实,监管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及其本身的个性特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挫折因素导致的认知失调,幻想侥幸心理,自相矛盾心理,趋利避害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研究采用EPQ问卷对某太阳村服刑人员子女进行测试。与常模对比表明,他们的心理上表现出孤僻、忧郁、自卑等问题。造成案主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特殊因素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对于在押人员的积极改造、帮助案主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刑犯监狱有较大影响。一是对重刑犯心理的双重影响,积极影响是增强了刑罚对重刑犯的成慑作用以及重刑犯对刑罚的恐惧心理使重刑犯感到悔恨有利于其接受改造,起到了预防改造倒退的作用;消极影响是重刑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和偏激行为,可能会加重重刑犯的监狱人格。二是对重刑犯监狱的警察产生的双重影响,由于新刑法增强了刑罚的威慑作用而强化了监狱警察对监狱事业的信心,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以及与罪犯之间沟通的困难。应分别针对重刑犯、监狱警察、监狱机关等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指由公安机关建立的一整套针对民警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处理、评估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各地在管理制度、干预模式、危机评估和队伍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尚不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缺失、心理危机评估过程重视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力量薄弱等方面。建设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资金、人力的全面投入,需要各方的广泛重视和参与,需要通畅的工作机制来运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警察职业具有高强度、多应激、多风险等压力密集的特点,使民警个体可能较多地经历一些工作生活的创伤事件。民警暂时失去应对能力和心理失衡的心理危机状态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现四种结果。为及时有效地为民警的心理危机状态提供组织支持,文章认为各地应在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同时,确立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保障机构,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预案,在民警深感孤独、痛苦和内心无助的特殊时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组织关爱。  相似文献   

19.
重型犯是指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以及社会危害性很大的罪犯。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型犯进行了测查,发现入监初期与入监中期服刑人员相比,入监中期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忧郁、偏执三项因子分方面明显高于入监初期犯人,表明服刑时间较长的罪犯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综合运用各种改造手段对罪犯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特殊预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民众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做出何种心理与行为反应,是贯穿危机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其中脆弱性是常见现象。在公共危机事件本身的危害性和政府应对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危机的实际损失将主要取决于民众的脆弱性状况。化解民众脆弱性,要重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心理契约:危机前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以铺垫危机心理契约的建立;危机中透明公开,积极行动,满足公众期待,以巩固危机心理契约;危机后抓住关键节点,心理救治,不断学习和改进,以促进心理契约的升华,从而化解民众脆弱性,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