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与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从立法、司法实践、仲裁实践、理论研究等方面总结和检讨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成就与不足,并展望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围绕着经济全球化做文章、在网(互联网)上下功夫、在法律上和文化上找寻仲裁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契合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中国仲裁文化。  相似文献   

2.
友好仲裁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国内立法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国际条约或示范法的普遍承认 ,公平善意原则成为解决跨国民商事和国际纠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 ,确立友好仲裁不仅是仲裁实践的需要 ,而且可以促进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与国际通行实践进一步的融合与接轨。  相似文献   

3.
中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的瑕疵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立法太模糊、不配套、相矛盾,导致难操作、高成本、无独立性,与国际仲裁脱轨,严重阻滞了中国仲裁的发展。本文以国际仲裁立法为坐标作参照,以仲裁实践为印证,评析不足并提出若干修订建议,以期仲裁在中国的兴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传统上不乐意接受将国际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而更倾向于将争议诉诸中国仲裁机构或法院,主要是基于国际仲裁费用高昂的考虑。国际仲裁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才承受得起的"奢侈品"。但是,国际仲裁费用高昂并非"命该如此",对费用成本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涉案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设计,以使仲裁成为高效、经济并有助于企业的争议解决方式。国际仲裁的费用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律师费用、专家费用以及仲裁员的费用。本文通过描述国际仲裁的费用构成,分析影响仲裁费用水平的因素,提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9,(5):F0003-F0003
国际仲裁不乏中国因素。中国律师掌握中国国情,能够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发挥独特优势,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法律服务,拓展业务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海浪 《法律科学》2012,(1):158-167
对于贿赂行为的证明标准,国际投资仲裁庭的倾向是从回避到明确借鉴传统商事仲裁中的"更高证明标准"。然而,国际投资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存在较大的区别。支持国际商事仲裁庭采用"更高证明标准"的传统理由及潜在动机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并不存在。因此,在国际投资仲裁中采用"更高证明标准"的法律依据不足。建议中国在BIT中将贿赂作为不可仲裁的投资争端事项之一加以规定,或者明确规定应采纳的证明标准。如中国作为被申请方参加国际投资仲裁程序,应该主动与仲裁庭讨论关于贿赂的证明标准问题,以争取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仲裁与法律》2006,(2):1-1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中国仲裁论坛及伟凯国际律师事务所于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建国饭店共同举办了中国仲裁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认为法院在国际商事仲裁进行的各个阶段给仲裁以协助是必要的.本文对完善中国仲裁立法也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国际商事仲裁中,除了特定国家的内国法体系以外,"非国内"规则(denational rules)也经常作为仲裁实体法被当事人或者仲裁庭选择适用,以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中国的1994年《仲裁法》并没有对涉外仲裁,即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的适用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非国内"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争论和模糊不清之处。  相似文献   

10.
毛亚楠 《方圆》2020,(5):18-19
因为没吃透国际体育仲裁行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中国体育此前吃过不少"哑巴亏"。以中国当前"体育大国"的体量,应尽早建立并完善自身的体育仲裁机制目前,体育仲裁已经成为国际体育组织、国际各单项体育协会和许多国家体育组织解决体育纠纷的重要程序制度。中国的体育仲裁制度和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建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