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提高党支部带领官兵遂行作战任务能力,是《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党支部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强化思想意识提高党支部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首先要把官兵的思想统一到"军人为打赢"上来。一是要强化打仗意识。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不懈加强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教育引导官兵从光荣传统中汲取强军报国的精神力量。我感到,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确保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大力弘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作风,为履行新使命、赢得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我军优良传统作风主要有哪些87年来,我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和保卫、建设祖国的英勇奋斗中,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是打仗,二是准备打仗。对中国军人而言,应该是两种更高层次的状态:一是“打胜仗”,二是“准备随时打仗”。然而,我国30余年无战事,一些官兵“和平兵”的思想严重。军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强大的对手,而是自己不思打仗、不钻打仗、不谋打仗。面对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破除和平积习,以强军目标为牵引,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我军官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我军官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新挑战;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对我军官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新挑战;三是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对我军官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新挑战;四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改革开放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我军官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出了新挑战。引导官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关键是做到"四信":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党委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结合担负的任务,聚焦实战化查短板,围绕打赢信心找不足,深挖"用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准备"的思想病灶,深刻思考"战斗力标准是什么、现状怎么看、建设怎么办"等重大问题,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实战能力,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使苦练精兵、聚焦打仗、矢志强军成为官兵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战士的虎气、指挥员的豪气、战斗单元的霸气持续高昂。  相似文献   

7.
正1965年4月,毛泽东在与外宾会谈讲到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把自己一生用兵打仗的韬略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生动概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指灵活机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则是指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其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我军战略战术的精髓,深刻揭示了战争内在规律,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几  相似文献   

8.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要紧密联系部队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掀起学习热潮,不断打牢部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一、要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上下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夏,武警森林指挥部机动支队把官兵拉入深山密林,进行全员、全装、全要素、全天候综合灭火演练。他们把练指挥、练战术、练技能、练意志结合起来,着力锤炼官兵"走、打、吃、住、联、管、供"能力,部队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芦焰 《党史文汇》2000,(3):40-42
在太原战役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和发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这一攻势持久而成效卓著。人民战士富有创造性的喊话运动,为揭露敌人反动本质,瓦解敌军斗志,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为号召敌军官兵投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军拿下太原东山“四大要塞”之后,在反复争夺战中,打痛了敌人,打怕了敌人。我军乘胜前进,太原城墙已赤裸裸地暴露在我军面前。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紧。这时阎锡山叫喊要“以城复省,以省复国”,妄图作困兽之斗。但是阎军广大官兵,在我军临汾大捷…  相似文献   

11.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在"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增强了教育活动的时代性和感召力,部队官兵自觉把苦练精兵、矢志强军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形成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习主席指出,"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切实把部队实战化水平搞上去"。《古田会议决议》诞生于艰苦的战争年代,所有的观点措施都是立足于解决革命战争中出现的问题。重温《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深感军队政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聚焦实战提升实战化水平,才能在功能发挥上彰显其生命线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军委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的核心军事能力,是我们抓建设谋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也  相似文献   

14.
我爸是警察     
佳伦 《先锋队》2014,(6):53-53
孙子放学回家,抱着爷爷嚎啕大哭:"我今天在学校闯祸了,待会儿有人要打我。"爷爷:"谁这么嚣张敢到家里来打你?"孙子说:"因为他爸是警察!"爷爷怒:"我也是警察,不怕,  相似文献   

15.
习主席强调,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加强作风建设,根本落点就是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作风。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作风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我军诞生80多年来,无论是打江山还是保江山,都经受了数不尽的生与死、血与火、苦与累的严峻考验,锻造和形成了特有的打仗作风。这种作风最生动、最集中的概括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铁心向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这是我军特有的打仗作风的核心和精髓,它激  相似文献   

16.
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就要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为强军之要提供精神保证。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是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当前,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日益繁重,大规模野外驻训成为常态,如何持续培育官兵战斗精神已经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当前野外驻训中官兵战斗精神的现状一是官兵军魂意识牢固,但对坚守理想信念缺乏深度思考,存在职能  相似文献   

17.
陈祖芬 《党建》2011,(10):51-53
想到"二战"老兵,是因为我偶得一本寻访二战德国老兵的书,我合书祈愿:愿世界和平! 我不由想到2010年圣诞前世界上的武器升级,人类呵,到底是要武器,还是要生命的美丽? 平安与和平,如阳光是生命的维系,如大地是生命的根基。 如果可能的话,把这句话写在布条上系在地球上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军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用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特别是关于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为指导,对于加快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关于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涉及到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指导思想、制度、体制等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要把后备力量建设提到战略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作出了重要决策,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备状态,转变到和平建设  相似文献   

19.
胡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官兵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斗堡垒,进一步打牢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军集体心理是在建军思想、原则、宗旨以及传统和作风等基础上形成的,是普遍存在于官兵之中的共同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作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战斗集体,我军集体心理特征突出表现为明确的活动目标,自觉的纪律观念,良好的心理气氛与集体情绪,平等互动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官兵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