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记者来到横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南麓黄冈市山区采访。我们上高山、穿村寨、访农家、看市场,一路所见大开眼界:大别山变了,大别山的经济发展之路更是变得与众不同,他们靠“开山路,唱山歌”,唱出了一条使90%的山民告别贫困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7,(2)
大别山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大型连片山区之一,总面积达七万二千平方公里。分属鄂豫皖三省的黄冈、信阳、六安和安庆四个专区及南阳、孝感两个专区的部分地区,共三十四个县(市),一千六百多个乡(镇),共有一千九百多万人口。 大别山绵亘千里,位于北纬三十度至三十二度、东经一百一十四度至一百一十七度之间,气候为北亚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7,(2)
新年前夕,在大别山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汇报会上,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及红军老战土介绍说:“国家科委以大别山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科学扶贫,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国家机关中起了带头、示范作用,也受到了大别山贫困地区各级干部和农民的拥护。” 鄂豫皖三省负责人说,如果大家都象科委这样支持贫困地区,大别山脱贫致富就大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鄂、豫、皖交界处有一块凸起的地方。它北挽缓缓流淌的淮河,南滨舟贯樯拥的长江。这就是大别山区。 人们对大别山区并不陌生:这里,一九二一年建立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别山区土地面积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分属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共有三十八个县(市),总人口为二千五百多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里的人民作为“自然资源根据地”的主  相似文献   

5.
年末岁尾的北京,中央直属各部门都处于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繁忙之中。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央和国务院四十七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们放下了案头的工作,一大早就乘车来到友谊宾馆。他们今天要与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来京汇报的同志开个“对话  相似文献   

6.
正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金寨的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持续完整的革命史独树一帜。金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独特的老区县情,丰厚的红色历史,伟大的大别山精神,都是党员干部党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是我国贫困面积很大的山区。它包括鄂、豫、皖三省的黄岗、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区,三十八个县,二千五百万人口。为加速大别山资源开发,帮助大别山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近几年,国家每年拨出扶贫专款和贴息贷款近亿元。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8.
正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独特的老区县情,丰厚的红色历史,伟大的大别山精神,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熔炉和熏陶精神的高地。近年来,金寨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紧抓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主课,  相似文献   

9.
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到1932年6月,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3个道委、27个县级革命政权,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诞生了10支成军建制的部队,是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选择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逻辑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世界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形势下,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视阈。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洪患牵动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之心,也成为湖南、湖北两省和沿江、沿湖各级领导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腹大患。洪水威胁着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  相似文献   

12.
李锦 《瞭望》1987,(35)
横亘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根据地。解放以来,生产虽有发展,但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加上极左思潮的影响,农民们一直没能摆脱贫穷的困扰,落后愚昧的现象在一些角落里依然存在(图1)。 希望在哪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火种在大别山点燃了,新的观念开始前生。打通商品流通渠道,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物力搞多种经营,大别山有了希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0,(3)
河南省信阳县有个刘冲村,地处大别山北麓矿区,直到1983年,这里还有一半的农户九个月挖矿、三个月外出讨饭。县长当时流着泪问他们会干啥,男人们回答“会种地”,女人们回答“会要饭”。 横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区,总面积7200平方公里。这个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老区,到1985年,仍然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18个重点贫困县中,尚有492.5万人人均年收入在150元以下,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4.
莽莽长城静静地横亘在神州北国,滔滔长江奔腾不息,横贯祖国东西。长城、长江同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说,长城,这部宏伟的凝固的交响乐章是炎黄子孙精神力量的象征,那么至今仍哺育着3亿5千万中华儿女、滋润着18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长江,却寄托着一代人繁荣昌盛的期望。 本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改革和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一些有识之士,从我国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长江经济带这一构想被首次提出,作为我国国土开发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轴线,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航运优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但长江经济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贸易便利化的提出正是促进长江经济带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历代领导人带领全体人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后鉴来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条道路的成功,体现了历史、理论与实践等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回答了中国道路从哪里来、中国道路为什么行、中国道路与中国奇迹等三个关切之问。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我们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仅使中国人民沿着这条富裕安康的人间正道踏步向前,还要以独特宽广的世界视野和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的道路参考与借鉴,为谋求人类新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编者寄语     
《瞭望》1990,(3)
90年代伊始,老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区传来振奋人心的信息:1985年,这里还有18个重点贫困县的49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自从1986年国家科委以大别山贫困地区为量点开展科技扶贫以来,这个老区的面貌便发生了迅速变化。如今,全区90%的贫困户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脱贫致富的目标前进。大别山人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境地带,我们党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鄂豫皖红军长征途中,由红25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为中心区域,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浙川,陕西省的洛南、商南、丹凤、商州、山阳、镇安、柞水、蓝天、长安、宁陕、旬阳、佛坪、洋县等县市的大部或一部地域.先后建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镇安、五星、山阳县苏维埃政府,宁陕县土地委员会,以及13个区、52个乡、314个村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万余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根据地从1934年12月建立,到1937年4月红军撤出,存在2年4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9.
正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卓越贡献英雄大别山,不朽鄂豫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二大红军主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人民军队发展、人民共和国创建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47年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历史推进到公元1993年,为建京九铁路,数万铁路勘测、设计、施工队伍,踏着刘邓大军的当年的足迹,挺进大别山。在大别山的万山丛中,“京九”会战如火如荼。“齐携手,上京九”;“支铁如支红,万众一心为京九”……大别山人强烈地意识到: 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在眼前,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京九”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