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战国时的卫国经常受到周围大国侵扰。有一天,子思对卫侯说:“苟便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他可以统帅大军五百乘。”古时一乘战车有驷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五百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了。卫侯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为官时,曾经在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吃了,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觉得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依我看,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他们  相似文献   

2.
为官者应该给子女留下 什么,这是一个沉 甸甸的话题。南朝有个徐勉,梁武帝时拜中书侍郎,官至左仆中书令。他虽官居显职 ,却从不营产业,家无积蓄。有人对此不解,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不才,终为它有”。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认为给子女留钱不是好事,为此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肖,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中,有过这样的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江总书记对此诗十分赞赏,并语重心长地…  相似文献   

3.
考古队在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工程沿线例行考古勘探时,发现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虽然从小就听大人们讲,自家村子这个地方很特别,“土山”多,是个很有灵气的地方。但是,当亲眼见到静卧于村子坟地中央的一座土山被削平,挖出深坑,露出巨大的王陵墓葬时,82岁的张传余老汉还是惊呆了,连称“想不到”。张传余老汉是地道的双墩村人,让他  相似文献   

4.
人 才使用 ,当用其长处。从长处看人 ,世无无用之才 ;从短处看人 ,人人难逃平庸。就是鲁迅这般巨人 ,倘若从摔跤教练的眼里看去 ,恐怕也属平庸之辈。可见 ,“用人之长”是人才使用的一大法宝 ,这方面 ,古人有许多明智的作法值得借鉴。1、西邻五子能位匹配在《泾野子内篇》一书中 ,记录着一位西邻。此人有五子 ,但五子不同 ,“各有千秋”。长子质朴 ,次子聪明 ,三子目盲 ,四子背驼 ,五子脚跛。按照常理看 ,这家的当家人日子难过 ,不是成了“残疾人联合会”了吗?日子怎么过?不过西邻有方 ,日子过得蛮不错哩。细一打听 ,原来他对自己的五个…  相似文献   

5.
王震亚 《民主》2012,(12):17-20
201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时,温家宝总理特意写下了“厚生育桃李.薪火传万代”的题词作为祝福。这不由我们不想起金陵女子大学(南师大的前身之一).想起金女大的老校长吴贻芳——正是她和她的金女大,曾广栽桃李、孕育芬芳.完美地诠释了薪火传万代的“厚生”精神。  相似文献   

6.
卜束 《瞭望》1991,(50)
死后葬于西子湖畔的曼殊和尚,是清末民初的一代才人。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玄瑛,曼殊是他剃度为僧时自取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出身于商人之家,生母是日本人。他擅长写诗,也擅写小说,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颇有特色的作家。 曼殊于1903年在日本求学时,参加了留日学生反对沙俄侵略我国东三省的斗争。同年,为了摆脱“世间法”,他诈称蹈海自杀,悄然归国,随即出家为僧,以求精神的解脱。但不久,他发现佛教戒律同样束缚个性,就离寺出走;终于选择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特身分。他所走的道路是:既参与政治活动和革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9,(5)
正姓氏起源1.出自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申叔时之后,为别他族,以王父字为氏。2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3.出自赢姓。据《路史》所载,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5.出自他族。清满洲人.  相似文献   

8.
1997年10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热闹异常,座落于校园中的“桃李阁”——该校校友会总部早已装点一新,她诱人的情愫吸引了近千名海内外校友,自跨出校门数年、数十年后,又回到这块圣洁的地方,来庆贺他们引以自豪的母校九十五华诞。笔者饶有兴趣地追踪采访了校友会的创立人、该会常务副会长、原民进南京市委会副主委吕鸣亚先生。事情要追溯到80年代初。吕鸣亚时任该校教导副主任,他萌发了一个设想,南京师大附中有悠久光辉的历史,应尽快把校友会  相似文献   

9.
谈风 《瞭望》1984,(10)
在河北省的一次表彰精神文明建设者大会上,被人们称为“返乡教授”的王佑民老先生用一首诗结束他的发言:“夕阳无限好,莫道近黄昏。后生诚可畏,老树亦争春。盛名与富贵,于我如浮云。春风育桃李,广荫抵万金。”诗声朗朗,全场轰动,许多年轻人拥  相似文献   

10.
在见梁伟浩先生之前,最先触动我“好奇”神经的是,他父亲给儿子起了个好名字,在中国方块文字中,“伟”和“浩”均含“大”之意,以“伟浩”为名,“大”“大”相连,其意无穷。那日,梁先生让其秘书打来电话,约我见面。当我在他公司办公室同他第一次握手时,我几乎脱口而出:“人如其名”——“伟”岸现于身(1.8米的身材),“浩”气藏于胸。对眼前这位汉子将17年前的一家小型钟表作坊变成今日蔚为壮观的  相似文献   

11.
请记住“王书典”这个名字,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英雄的名字。 1993年10月4日,安徽省萧县教委副主任王书典为创办县聋哑学校已连续奔波了50多个小时后,又匆忙踏上了去省教委汇报的路程。然而死神悄悄降临了,年仅56岁的王书典竟在颠簸的小车上,在同事们身边不声不响地离开了人世!10月17日,1000多人自发参加他的追悼会。人们追思他:“桃李悼良师,从此不复闻教诲;同志伤益友,忆昔徒嗟失音容。”  相似文献   

12.
楔 子 “在我身上仿佛有种‘树林渴’,有种‘森林情结’,因为几十万年前人的祖先正是从大森林中直立行走进化而来的。长久远离树林的人是非人。他的心绪少不了烦躁。他的身心是无法健康的……”  相似文献   

13.
郑连根 《各界》2013,(4):66-67
孔子曾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对此的通常解释是,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政治开明的时候,他就发挥聪明才智,为国效力。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便装傻犯糊涂。宁武子的聪明别人是可以做的,可他那种“愚”(装糊涂)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若单从文字上讲,这种解释是通的,  相似文献   

14.
明 朝的郑王宣在其《昨非庵日纂》中 ,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 ,王旦(溢文正)家里雇了一个养马、牵马的人。此人每天控制马让王旦骑 ,王旦只见他的背面 ,没看过他的脸面。当他干满年限临行前 ,去向王旦告别。王旦问 :“你养马、牵马有几年了?”回答说 :“五年了。”王旦又问 :“我怎么不认识你?”这个控马卒没做任何解释 ,转身就离开了王旦。当他离开时 ,王旦看到了背面 ,立刻认准了这个人。王旦赶紧叫住他 ,说 :“你就是我的控马人!”于是 ,赠给他很多东西。事过境迁 ,道理并没完全有过时。一般地说 ,现在的一些领导对身边的人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名字有相当多的讲求,一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二来汉字繁多,组合丰富而富于韵味,使得名字里面首先体现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还有一层更深的背景:古有“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技,赐子一技不如赐子好名”;店铺开张、企业开业,对店名商号作为头等大事倍加斟酌,可见人们已习惯于通过名字这种最简捷的方式来寄托自美好希冀:健康、吉祥、成功和发达!名字最初起源于一咱符号,那么,可有可无、可好可坏、无关紧要否?绝非如此。就拿人的姓名将陪伴人走完他的人生之路,按照姓名学的理论,一个好的名字将使这个人终生受益;一个不好的名字将令此人遗憾终身。  相似文献   

16.
尤廉 《民主》2004,(7):32-34
日前,贾柏松同志送我一册他和叶至善合编的《涸辙旧简》(2003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入了他们两位的父亲在“文革”期间的往来书信,时叶圣陶先生在北京,贾祖璋先生在福建平和,所以本书加了个附题——“叶圣陶、贾祖璋京闽通信集”。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柳河县朝鲜族农民金元吉。去年承包了六百亩果园,纯收入达到十万多元。有的人称赞他胸有大志,是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闯将,但也有不少人对他说长道短,使他提心吊胆。从“包袱”里抖出了“金元宝”金元吉是这个县东兴村的果树技术员。去年他承包的果园,原是高油大队和七棵树大队于一九六七年合办起来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一九八二年,共累计亏损三十多万元。去年搞包干到户责任制时,两个大队分成三个村,哪个村都认为这座果园是个包袱,谁也不愿意要。在这种情况下,金元吉承包了这个果园。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4,(8):44-44
【选自】《论语·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相似文献   

19.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即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关于怎样做人的学问。中华民族历来都非 常重视对这一门学问的研究。从孔夫子到现代的许多教育大家,都主张把德育列为学校各科 教育之首。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以德为 先。德之将失,才由何来。”他认为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工作上称职的人,而且还应把 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竺可桢先生在抗日战争时就曾告诫他的弟子:“乱世道 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大学犹如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标准。切记:异日逢有作 弊机会,是否能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