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豪才 《人权》2014,(1):2-2
今天我们来到中国政法大学,研讨“人权建设与改革”这一主题,很有意义。法大是我国最早设立人权法专业的高等院校,是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这些年来法大在推广人权教育与服务社会、推动人权研究与发展、促进人权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斐然,我对此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中组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设立了北京大学等13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此后,各高校基地认真贯彻全国干  相似文献   

3.
《人权》2014,(2):14-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到2015年至少新增5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相关规定,第二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遴选评审会于2014年3月17日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4.
班文战 《人权》2013,(5):48-51
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与外国人权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权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中外人权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先设立人权法学二级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和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人权教育领域以及在这一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中国政法大学人权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背景、目标、模式和效果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中外人权教育领域其他现存的和潜在的合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力宇 《人权》2012,(3):54-58
人权教育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在推进人权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在高等院校的开展问题。对于高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提出:“继续鼓励高等院校开展人权理论研究与教育。选取若干高等院校进行人权教育的调研,鼓励高校学者开展人权研究,推动制定高等院校人权教育规划。鼓励高等院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权公共选修课,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人权法课程。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人权》2009,(6):59-59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权教育年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中心、丹麦人权研究所及瑞典伦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人权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国内各高校从事人权教育的教师等9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7.
《人权》2002,(3):58-58
广东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的郑确辉在来信中认为,人权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呼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权教育。 来信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很有必要,因为: 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把坚持疏通引导作为根本的工作方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张宏毅 《人权》2003,(4):45-48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学生中确立怎样的人权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因此,用正确的内容和方法,向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这些年来我国人权教育事业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始建于1994年6月,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多学科妇女研究机构之一。2006年6月成为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0年入选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本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雄厚实力,形成了多学科互相渗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男女学人共同推进性别平等事业发展的鲜明特色,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0.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秋学 《人权》2004,(6):44-46
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标志 着人权是我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大学 人权教育问题必然要被凸现出来。对某工科重 点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人权价值取向与 认知水平、人权意识之间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 和问题,大学人权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开 设人权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高校文库是各高等院校图书馆将本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著作、论文和其他学术成果收集在一起,分门别类加以特别保护和专门收藏而形成的书库。可以说,它是学校图书馆的一种“特藏”。高校图书馆文库的建立,是基于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教育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的要求而设立的。自1987年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等国内几所高校相继建立文库以来,现已有四十余所高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文库。文库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荣誉感,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产生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士平 《人权》2013,(5):30-32
一、人权教育对人权发展的促进作用 1、人权教育造就人权发展的软环境 人权教育具有的人文性决定其对人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人文性通过文化这一软要素,促使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从而提升人文价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更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人权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权教育的人文性表现为人权教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于2011年11月14日正式建立,并与共青团湖北省委签约,共建湖北青年创业学院,成为湖北省和中部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首家创业学院,并在全国开创了省级团委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创业学院的先河。创业学院以"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创业服务"为三大功能定位,通过"通识教育、学位教育、园区孵化、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16-116
由教育部公布、自4月1日起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自授学位,不得沿用高校名义。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名称前冠以参与举办的高校的名称,不得使用高校内设院系和学科的名称。独立学院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设立独立学院,分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黎尔平 《人权》2005,(6):40-42
20世纪80年代,人权作为一门课程开始出现在欧美国家大学的课程表上,现代人权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人权状况的改善和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开始与大学人权教育联系在一起。在众多欧美大学中, 美国哈佛大学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一、多部门多学科合作进行人权教学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佛校方在人权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哈佛大学的人权教学和研究与该校的其他学科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纵观哈佛大学的做法,多部门多学科相互合作是哈佛人权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娜 《公安教育》2015,(2):55-58
<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并提出新办本科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发展,改变新办本科高校遵循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实现新办本科高校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对于公安院校来说,培养"应用型"警务人员,构建"应用型"教学模式是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房广顺  张雷 《人权》2012,(6):40-44
开展人权教育,普及人权知识,遵行人权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中,始终把厘清人权概念、完善人权法律、发展人权事业同人权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宪法和有关人权法律,通过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和国家人权行动计  相似文献   

19.
刘志强 《人权》2007,6(6):34-36
自"人权"入宪以来,人权法作为新型、交叉学科,在全国高校法学院或人权研究机构倍受重视,大有成为法学教育十四门核心课程之外的"第十五门"课程之势。如何在高校法学院开展人权法教学?目前法学界并没有达成共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2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妇联和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①等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妇女/性别学课程和学科建设为主题,旨在交流高等院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