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品犯罪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毒品犯罪的形式越来越趋组织化。分析毒品犯罪组织形成的原因,总结为社会文化的趋同性是毒品组织共同的行为纽带,追求最大利润是毒品犯罪组织合作的根本,毒品犯罪的合法化是毒品犯罪组织的社会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2.
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使用供求模型、价格弹性等经济学概念和补偿性反馈、时滞等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分析了在单纯打击情况下,毒品犯罪活动与缉毒执法和严打政策的初衷相悖的特点,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对毒品犯罪单纯的执法打击的负面影响和控制毒品需求的重要性。本文力求突破仅仅通过犯罪统计数字猜测毒品犯罪趋势的局限性,希望有关的尝试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地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在我国毒品问题或说毒品犯罪方面的特殊地位。随着毒品犯罪形势的不断发展,受国际贩毒集团犯罪形式、手段的影响,共同犯罪成为广东省毒品犯罪嫌疑人制贩毒的主要形式,其中广东省制。贩毒犯罪的有组织化趋势越来越突出。当前,广东省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的形式特点、手段特点在我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这一特点对制定打击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省区打击毒品犯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毒品犯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刑法在毒品概念、分级制度、毒品犯罪对象和行为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陆刑法在毒品犯罪对象、行为类型等方面有着较为完整的规制体系,台湾“刑法”在毒品分级制度和使用行为犯罪化问题上迥异于大陆刑法。研究还发现,台湾“刑法”的毒品分级制度、毒品目录更新机制、对制毒设备和施用毒品的器具的刑法规制值得大陆刑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对策》对2005年直至2010年的毒品犯罪进行了中期、长期预测,现有禁毒数据表明这些预测是基本准确的.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毒品犯罪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趋于平稳而是在2010年之后却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其原因主要是对毒品犯罪的国际性特点、毒品自我扩张的特性以及新型毒品的泛滥趋势等因素研究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毒品犯罪和滥用在我国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加之历史和观念等方面原因,当前国家面临对新型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压力,这将有可能导致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扩张。包括新型毒品在内的毒品犯罪难以认为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罪行,对其规定和适用死刑,缺乏正当性基础。我国当前应当严格控制、尽量排斥对新型毒品(除冰毒外)犯罪适用死刑,它符合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方向。另外,毒品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包括新型毒品犯罪)适用死刑,效用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7.
反毒品犯罪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严厉打击”并没有带来毒品犯罪的必然减少。“严厉打击”理念下反毒品犯罪存在许多缺陷,需在反毒品犯罪问题上进行理性选择,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我国反毒品犯罪的立法,提倡综合治理,实现反毒品犯罪的战略执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倡导反毒品犯罪的“全民战争”。以实现禁绝毒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毒品犯罪日益猖獗,因毒品犯罪而产生的未成年人吸毒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控制和减少毒品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迫切的任务。毒品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针对其特点采取合适的防控措施。具体说,在治理毒品犯罪时,不仅要切断毒品的供应,还应设法减少对毒品的需求;不仅要制定针对制毒、贩毒等毒品犯罪行为的严厉惩治措施,还要建立完善的预防制度。  相似文献   

9.
运输毒品罪的法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毒品的行为往往是其他毒品犯罪的辅助行为,运输毒品罪往往与其他毒品犯罪交叉和竞合。为了更准确地定罪,必须认识到运输行为的本质是:在国(边)境内,转移明知的毒品的地理位置。对于该罪的既未遂形态,应当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认定;与转移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必须依赖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的根本区别在于移动毒品的地理位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软性毒品犯罪非罪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的毒品问题,近几年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毒品作斗争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对毒品犯罪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对有关软性毒品的犯罪,因其较小的危害性,应当将其从毒品犯罪中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