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对刑事责任存在的遗忘,刑事责任的研究陷入了危机之中。为克服该危机,应重新建立刑事责任与科学的一种源本的关系——打通刑事责任与实事的联系。为此,应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基础,转向刑事责任的存在并通过“在世界中”存在诠释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存在论构造包括:刑事责任的“世界”、“谁”之责任、“在之中”。刑事责任一直流溢着世界的氛围,并以常人责任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中。至此,刑事责任就得到了统一而源初的把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应注重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引领人们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共青团改革不仅是政治命题,更是文化哲学命题。作为文化哲学命题的"共青团改革"不是对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深层次的文化转型,这种文化转型需要确立共青团文化整体内部批判和重建人的主体性、平衡性和现代性的基本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重视人的文化理性,激发共青团改革的前进动力;走进人的文化需要,筑牢共青团改革的现实地基;提高人的文化自觉,实现共青团改革的重塑整合,从而实现新时代共青团改革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必须重视以改革实践凝聚改革共识。可以说,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凝聚改革共识是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以改革实践凝聚改革共识必须做到,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凝聚改革共识;通过改革试点探索完善改革政策,建立改革共识;以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凝聚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倡导多元社会应当追求理性共识,墨菲对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共识政治观、理性共识的基础、共识所服务的目的等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的合理之处在于,正确地指出了理性共识可能存在隐形压制,由民主制度并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普世一统性,当代民主需包容多元与差异。但是墨菲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与偏颇之处,体现为:没有认识到共识政治观的合理性,也没有对理性的不同方面作出界分。从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哲学领域有关理性共识观的论辩,并进一步思考在政治生活中追求理性共识本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改革共识"流失"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差异化和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凝聚新形势下改革共识的主要困境。中国梦,从其内涵实质看,它将当下建设与宏伟目标相结合、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相融合、中国繁荣与世界发展相统一,为深化改革辨清历史方位、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力量支撑、赢得国际支持,为凝聚更广泛更深刻的改革共识提供精神力量,有利于团结国人共赴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7.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凝聚力。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通过公信力的视角考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主旨是通过系统化的渠道最终实现法律主体博弈的均衡,在理念上涵盖着思维与方式两个层次。法治公信力的建构通过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法律权威的塑造、二是信号传递机制的完善、三是信任机制的改进。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改革共识达成的法治进路,应通过公信力的视角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司法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方向首先决定于改革设计者的哲学观,西方历史上的两种哲学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司法体系,其次是受现有制度的影响并在各种利益的冲突碰撞之中演进发展。因此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应当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和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要注重以法治中国建设来建立和凝聚改革共识。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要求是推进科学立法、实行严格执法、实现公正司法、做到全民守法。以法治中国建设凝聚改革共识,需要以法治凝聚改革的价值、目标和路径共识,以法治建构改革中的利益共识,以法治建构改革主体行为取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张剑伟  崔永和 《理论前沿》2007,492(3):23-24
普通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尽管在实践观和人的发展等问题方面业已取得了可贵的进展,但仍显得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方法呆板、主体缺失,需要继续进行认真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共识与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识虽然是论证的出发点,但是仅有程序性共识的起点,不一定能够得出实质性共识的结论。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将共识理论与程序的论证理论相结合,使认证从实质性共识出发,遵守理性的程序论证规则,使我们既知道将要追求的价值理论是什么,将要做的是什么,又有程序性的规则保证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任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以“感性的活动”或“实践”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存在论,为马克思彻底颠覆法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了根据,并由此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在社会存在论基础上,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分别处于中国和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源头活水的地位,虽然两者在产生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在致思取向和架构社会上仍有很多的相通相融之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分别用“道”和“逻各斯”作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旨在寻找一种囊括宇宙万有的概念;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使用“仁”与“德性”、“知”与“知识”等概念,来表达相似的道德主张和人生价值;荀子的“明分使群”社会建构观念与柏拉图的“分而治之”的理想国理念,均渗透着既“分”且“一”的社会和谐观等。研究中国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相通相融之处,寻找两者共同具有的普世价值,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加深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使这一全社会的最大价值公约数发挥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新时代凝聚社会共识,其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价值共识作为社会共识的价值内核,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学术界围绕社会共识的内涵、理论表达、本质要求、实现过程、当代意义等方面做了诸多探讨,对这些加以评述,可以分析总结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的理论逻辑,并进一步提出研究不足与拓展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方法以促进"正当性"判决的获得为目标,而依据解释学及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理论,判决的"正当性"来自于相关主体的共识。运用共识理论可以对具体司法过程做出融贯性解释,并可得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哲学教材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其主流应当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要加以坚持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和共识与价值主体的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从公共利益视角来分析如何形成核心价值认同与共识是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的相互关系,引出公共利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与共识构建的关联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公共利益蕴含的正义观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共利益的认识与实践误区消解了核心价值认同的基础,公共利益走向利益共同体孕育着核心价值共识的土壤,公共利益领域内的理性交往对话是达成核心价值共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站在改革30周年的新起点,回顾改革历程和轨迹,反思改革的是非得失,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关键期从政者中出现的“双重人格”、“权力期权化”及“裸官”等偏差的价值取向。既是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又是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也是群体文化心理认同偏差的结果。因此,矫正这一偏差要强化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规范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和优化廉洁从政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