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长远大计、长远发展,又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么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发展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当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构建,规定并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中国现代化总进程中艰辛探索的历史反思。鉴往而知来,科学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纵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沿革,从而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研究当前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进入小康社会后 ,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迅速增长并日益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精神产品的资源配置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后小康时代"的内涵意蕴并不仅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历史发展的"前瞻性"概括,而且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所遗留的问题与难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反思性"展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文化治理"中的"文化"不仅充当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治理"的客体,"治理"与"文化"共同构成了"文化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文化治理"通过一种嵌入式治理的方式内在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驱动作用,推进着"后小康时代"的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前提。实现国家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制度路径上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路径上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在生活路径上持续推进和维护社会和谐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既来源于中华优秀政治文化,又深受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进行的伟大创造。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来源,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从虚拟社会治理的作用和功能分析,虚拟社会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日渐加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虚拟社会治理需要冷静审视多元化社会思潮,合理化解网络空间的社会冲突,有效巩固国家安全,充分融合多方参与主体。因此,应当把虚拟社会治理放置于国家治理的宏观体系下加以综合考虑,根据中国国情选择合适的治理进路,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新虚拟社会矛盾冲突化解机制、完善虚拟社会安全体系、建立虚拟社会组织体制等途径,促使虚拟社会达成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设计,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命题,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出真知,聚焦启动环境、权力框架和发展动力这三个宏观维度比较中西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既能深刻认识中西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差异,更能科学把握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而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的认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包含着民主的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政治治理功能,有助于扩大政治开放性;具有文化治理功能,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具有社会治理功能,有助于增进社会和谐;具有生态治理功能,有助于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和治理重心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警务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进程中变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警务内涵、警务形式和警务职能重心等方面亦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实现了与治理进程的契合。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推进,警务现代化需要在警务理念、警务主体与警务方式上做出进一步的变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构建,规定并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中国现代化总进程中艰辛探索的历史反思。鉴往而知来,科学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纵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沿革,从而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新形势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健全社会组织,激发内部活力,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这源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筑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在实践当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包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培养文化自信人才。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法治、思想文化等诸因素。其中有利因素: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法制健全,正常、公平的社会秩序基本形成;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不利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旧体制矛盾加大;地区、行业之间差距拉大,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健全,产生犯罪动因;精神文明、物质文化不同步。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和行为规范的失衡。  相似文献   

17.
政党协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政治智慧的经验总结,其独特优势在于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目的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协调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来看,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完全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优势,形成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良性互动,有利于增强执政党的执政本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党协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推进政党协商文化建设、加强政党协商主体建设、激发政党协商内生动力、优化政党协商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化最广泛的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民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令人艳羡的改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亦悄然出现在香港社会。香港年轻一代把对物质的关注逐渐转移至对生活质量、自我表达、自由民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热烈追求当中,并逐渐形成具有香港特色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此将对香港政治、社会、文化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亦对国家认同带来潜在的危机,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构建工作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从党的自身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四个维度分析,当前形势下构建以党建为魂的基层工作格局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文化凝聚能力、人才带动能力、信息运用能力,推动社区治理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